锡山春日墓,闻说?乡贤。露叶迷蒿里,风笳惨木田。
名高悬榻后,事定盖棺前。
陇上清明月,年年哭杜鹃。
锡山春日墓,闻说?乡贤。露叶迷蒿里,风笳惨木田。
名高悬榻后,事定盖棺前。
陇上清明月,年年哭杜鹃。
这首明代边贡所作的《挽无锡吴翁》以哀婉之笔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悼念之情。诗中通过“锡山春日墓”这一特定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思的氛围之中。首句“闻说?乡贤”便点明了悼念的对象是当地的一位贤人,暗示其生前的德行与贡献。
接下来,“露叶迷蒿里,风笳惨木田”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哀伤的气氛。露水沾湿的叶子、蒿草丛生之地,以及在风中呜咽的笳声,与苍郁的树木形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逝者离世的悲痛与不舍。
“名高悬榻后,事定盖棺前”则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功绩的追忆与肯定。即使在去世之后,其名声依然被人们铭记,而其生前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这两句既是对逝者成就的颂扬,也是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
最后,“陇上清明月,年年哭杜鹃”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每年清明时节,月光洒在墓地上,如同照亮了逝者归途的道路;而杜鹃鸟的啼鸣,则成为了一种永恒的哀歌,每年都在提醒着人们缅怀逝去的先贤。这种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象征着对逝者的思念与敬仰永不消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