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锡山望太湖》
《登锡山望太湖》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登眺有馀兴,回策跻东峰。

窈窕越深谷,入林更几重。

濯垢沐寒泉,披襟涤尘容。

神飙自远至,吹挟万壑松。

茫茫具区出,空阔澄心胸。

波上见林屋,云气成白龙。

排虚望八极,六合一蚁封。

□然啸鸾凤,手摘青芙蓉。

岩栖倘有人,税驾欣相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锡山登高远眺太湖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首句“登眺有馀兴,回策跻东峰”点明了诗人登山的目的和心情,既有登高远眺的兴致,也有回归自然的渴望。接着,“窈窕越深谷,入林更几重”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曲折与神秘,仿佛穿越了重重迷雾,深入幽静的森林之中。

“濯垢沐寒泉,披襟涤尘容”展现了诗人亲近自然、洗涤心灵的过程,通过沐浴泉水,拂去身上的尘埃,也洗净了内心的烦恼。这不仅是身体的净化,也是精神的升华。

“神飙自远至,吹挟万壑松”描绘了一阵清风从远方吹来,带着山间松涛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唤,让人心旷神怡。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赋予了生命,使其成为传递自然之美的使者。

“茫茫具区出,空阔澄心胸”则表达了诗人站在山顶,面对广阔无垠的太湖时,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开阔。太湖的辽阔与宁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波上见林屋,云气成白龙”描绘了太湖上的景象,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隐约可见林屋的倒影,而云雾缭绕中,仿佛有一条白龙浮现,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壮丽。

“排虚望八极,六合一蚁封”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视野与胸怀,他不仅望向了遥远的天际,甚至将整个世界都纳入了眼底,将一切事物都比作微不足道的小蚂蚁,体现了对宇宙万物的包容与超越。

最后,“□然啸鸾凤,手摘青芙蓉。岩栖倘有人,税驾欣相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想象自己能够像鸾凤一样自由翱翔,亲手采摘山间的青芙蓉,如果在山岩间有志同道合之人,他愿意停下脚步,与他们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浪漫情怀的作品。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晨起趋府

五鼓未停挝,喧呼趋早衙。

霜风晨正急,望月晓初斜。

舆竹依青盖,灯笼闪绛纱。

三年蝴蝶梦,笑杀野人家。

(0)

咏史·其一项羽

齐王元在籍军中,万马朱幩照海红。

垓下相逢揕掩袂,更何面目见江东。

(0)

戏题赵畔道寓居壁间

疏髯荆楚青油客,踏著天根息此堂。

惹得深山狂简子,年年来此道先生。

(0)

鼓瑟·其三

五十朱弦不与琴,一弦一柱调清音。

南华唤醒庄生梦,西蜀传留望帝心。

鱼跃沧波风袅袅,凤飞丹穴月沉沉。

此情不待铿而作,一揽新声见古今。

(0)

东作

经纶一札急农功,骏发公私四海同。

妇馌尚存豳国俗,耦耕不间楚乡风。

乌犍纷乱烟云里,布谷焦劳风雨中。

陇外辍耕相贺处,年来隳突绝西东。

(0)

长夏竹中·其一

四围碧玉绕盘河,六月此为安乐窝。

且喜身心各清净,但愁岁月为消磨。

洞门开辟元无锁,暑气羞惭自倒戈。

只要人心明内外,红尘取此本无多。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