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世界放新晴,景物萧疏八月深。
窗外方疑天雨粟,风前已见地流金。
举留清致为诗助,收拾馀香付酒斟。
但得仙根耐霜雪,不妨携囝步繁阴。
广寒世界放新晴,景物萧疏八月深。
窗外方疑天雨粟,风前已见地流金。
举留清致为诗助,收拾馀香付酒斟。
但得仙根耐霜雪,不妨携囝步繁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天气渐凉,万物萧疏,但也有一种清新的气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捕捉到了初秋特有的美景。
"广寒世界放新晴"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表明天空宽广,寒意渐浓,但却有着新鲜的晴朗气息。紧接着"景物萧疏八月深"则描绘出一个秋意已浓、万物开始凋零的情景。
第三句"窗外方疑天雨粟,风前已见地流金"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从窗户望出去,似乎天空中有细小的雨滴,但随着微风一吹,这些“雨滴”竟然变成了散落在地上的黄金般的光辉。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体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发现。
接下来的"举留清致为诗助,收拾馀香付酒斟"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写作来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醒,同时也想把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都珍藏起来,就像品味美酒一样细细品尝。
最后两句"但得仙根耐霜雪,不妨携囊步繁阴"则展现了诗人面对严寒的自然界,依然保持着一份超脱与淡定。这里所谓“仙根”指的是那些坚韧不拔、能够承受严寒考验的植物,比喻诗人内心的强韧。而“携囊步繁阴”则表达了即便是在阴冷潮湿中,诗人依然愿意带着简单的行囊,去体验和感悟这个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秋景图,更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