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蝉声沸,临秋却有情。
流音金籁急,照影夕阳横。
兴永方抽管,听馀似奏笙。
独怜争嘒嘒,也解惜朱明。
向晚蝉声沸,临秋却有情。
流音金籁急,照影夕阳横。
兴永方抽管,听馀似奏笙。
独怜争嘒嘒,也解惜朱明。
这首《秋晚闻蝉》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秋日傍晚时分,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蝉在秋天特有的情感与生命力。
首句“向晚蝉声沸”,以“沸”字形象地描绘出傍晚时分蝉鸣的热烈与密集,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声音填满。接着,“临秋却有情”一句,赋予蝉以情感,表达出诗人对蝉在秋季依然活跃的感慨和赞美。
“流音金籁急”描绘了蝉鸣如同金钟般急促而响亮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蝉鸣的节奏感和力度。“照影夕阳横”则通过夕阳的映照,营造了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兴永方抽管,听馀似奏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提笔欲写的情景与蝉鸣的声音相联系,暗示了诗人被蝉鸣所激发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蝉鸣余音袅袅的欣赏。
最后,“独怜争嘒嘒,也解惜朱明”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喜爱和对秋天的留恋。其中,“独怜”二字体现了诗人对蝉鸣的独特情感,“争嘒嘒”描绘了蝉鸣的热闹场景,而“惜朱明”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念。
整首诗通过对秋晚蝉鸣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生机,也寄托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