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国风光好,秋来兴味饶。
雨添陂泽水,风涨海门潮。
暑退尘襟涤,霜清瘴气消。
几回閒拄杖,高咏过溪桥。
粤国风光好,秋来兴味饶。
雨添陂泽水,风涨海门潮。
暑退尘襟涤,霜清瘴气消。
几回閒拄杖,高咏过溪桥。
此诗描绘了粤地秋日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个人情感的交融。首句“粤国风光好”,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粤地的美丽景色。接着,“秋来兴味饶”点明时节,暗示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的兴致更加浓厚。
“雨添陂泽水,风涨海门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使得池塘湖泊水位上涨;海风涌动,潮水高涨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欣赏。
“暑退尘襟涤,霜清瘴气消”则进一步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身心愉悦。暑热消退,尘封的心灵得以洗涤;霜降之后,瘴气散去,空气变得清新。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投射,体现了他从自然中获得的精神净化和放松。
最后,“几回闲拄杖,高咏过溪桥”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悠闲漫步的情景。他手持拐杖,不时停下脚步,吟诵诗歌,穿越溪流上的小桥。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在宁静中寻找心灵寄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粤地秋日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个人体验。
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
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
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
惆怅田郎去,原回烟树斜。
贤宰宰斯邑,政闻闾里间。
都缘民讼少,长觉吏徒闲。
帆落樽前浦,钟鸣枕上山。
回舟却惆怅,数宿钓鱼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