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窜荆棘,愁生祇自怜。
屈盘茅屋底,擎跽野人前。
尽室踰百指,看囊无一钱。
长安望不见,何日静戈鋋。
两月窜荆棘,愁生祇自怜。
屈盘茅屋底,擎跽野人前。
尽室踰百指,看囊无一钱。
长安望不见,何日静戈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的艰辛生活。"两月窜荆棘",短短两个月内,诗人困厄不堪,如同野兽般在荆棘丛中艰难求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自我怜悯之情。"屈盘茅屋底",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居住条件的简陋,生活的屈辱与无奈。"擎跽野人前",他甚至需要向野人卑躬屈膝,乞求援助,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境遇的悲惨。
"尽室踰百指,看囊无一钱",全家人口众多,却贫穷到囊中羞涩,一文不名,这种贫寒景象令人感叹。最后两句"长安望不见,何日静戈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京都长安的向往,以及对结束战乱、实现和平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坚韧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