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事四首·其四》
《书事四首·其四》全文
宋 / 高斯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两月窜荆棘,愁生祇自怜。

屈盘茅屋底,擎跽野人前。

尽室踰百指,看囊无一钱。

长安望不见,何日静戈鋋。

(0)
翻译
两个月来在荆棘丛中逃窜,满心愁苦只有自己怜悯。
弯曲的身体藏在茅屋之下,双膝跪地面对野外的村民。
全家上百口人,口袋里却分文皆无。
遥望长安城却看不见,何时才能结束战乱,过上宁静生活。
注释
两月:两个月。
窜:逃窜。
荆棘:长满荆棘的地方。
愁生:愁苦产生。
祇自怜:只有自己怜悯自己。
屈盘:弯曲蜷缩。
茅屋:简陋的茅草屋。
擎跽:跪着举手。
野人:乡野之人。
尽室:全家。
踰百指:超过一百人。
囊:口袋。
一钱:一分钱。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朝廷。
望不见:看不见。
何日:何时。
静戈鋋:停止战争,放下武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的艰辛生活。"两月窜荆棘",短短两个月内,诗人困厄不堪,如同野兽般在荆棘丛中艰难求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自我怜悯之情。"屈盘茅屋底",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居住条件的简陋,生活的屈辱与无奈。"擎跽野人前",他甚至需要向野人卑躬屈膝,乞求援助,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境遇的悲惨。

"尽室踰百指,看囊无一钱",全家人口众多,却贫穷到囊中羞涩,一文不名,这种贫寒景象令人感叹。最后两句"长安望不见,何日静戈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京都长安的向往,以及对结束战乱、实现和平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坚韧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高斯得
朝代:宋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
猜你喜欢

季夏望日博罗韩煦仲过访镜园晚泛木兰堂玩月以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为韵得六言十首·其五

主宾尽脱形骸,风月共开怀抱。

却怜倾盖新知,宛似班荆旧好。

(0)

野兴十六首·其十一采莲

流水周于舍下,轻舟自到门前。

暑服新披白葛,吴歌去采红莲。

(0)

野兴十六首·其七采茶

童子才安铛臼,东风已展旗枪。

幽径踏云自掇,品泉邀客同尝。

(0)

寿周石林七秩又一四首·其一

才名南斗两相高,草圣诗仙老更豪。

碧眼身轻三岛鹤,彩云光映五铢袍。

纵横放笔休临帖,感慨狂歌只续骚。

便欲携壶来痛饮,对君心已醉醇醪。

(0)

题南浦新秋册送楚医高子佩归省

肘后悬壶出楚畿,行寻灵药报春晖。

曾过庐岳观仙杏,又向罗浮振羽衣。

秋色乍听孤雁度,乡心有逐片云飞。

登堂何物供瑶席,携得苏家橘子归。

(0)

酬智海上人步元韵四首·其三

名山古刹住来深,只履高踪未易寻。

指月拈花知慧性,降龙驯鸽识慈心。

见空有相休传钵,悟到无弦可破琴。

支许玄谈堪坐对,相期挥麈入双林。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