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
《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荐书及龙钟,此事镂心骨。

亲知殊悢悢,徒御方咄咄。

丛台邯郸郭,台上见新月。

离恨始分明,归思□□更超忽。

怀仁泪空尽,感事情又发。

他时躧履声,晓日照丹阙。

(0)
翻译
推荐书信给老态龙钟的人,这件事刻骨铭心。
亲近的朋友感到非常悲伤,只留下叹息声。
在丛台的邯郸城外,台上看到新月升起。
离别的愁绪此刻清晰无比,回家的渴望更加急切。
怀念仁德的眼泪已流干,感慨之情再次涌现。
期待未来的某一天,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朱红色的宫阙。
注释
荐书:推荐书信。
龙钟:形容人年老体衰。
镂心骨:深深铭记在心。
亲知:亲近的朋友。
殊悢悢:极度悲伤。
徒御:徒然,无能为力。
丛台:古代建筑名,位于邯郸。
郭:城墙。
离恨:离别之苦。
归思:思乡之情。
□□:此处原文有缺失,可能是形容词或副词。
怀仁:怀念仁德。
空尽:流干。
他时:将来某时。
躧履声:行走的脚步声。
丹阙:红色的宫殿。
鉴赏

此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上司的思念之情。开篇"荐书及龙钟,此事镂心骨"两句,通过赠送书籍和珍贵的物品来比喻深刻的情谊,这些都是镌刻在心中的重要记忆。接着"亲知殊悢悢,徒御方咄咄"描述了与亲近之人的温馨交流,以及对远行者的祝福。

第三句"丛台邯郸郭,台上见新月"则转向景物描写,诗人登上丛台,在古城邯郸的郭墙之上,看到了初升的新月。这里,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对未来的憧憬。

"离恨始分明,归思□□更超忽"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归乡之想,这里的“归思”二字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而空缺的字眼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接下来的"怀仁泪空尽,感事情又发"则表达了对恩情的怀念和泪水耗竭后的复杂情绪。诗人通过泪水来抒发自己对往昔情谊的不舍与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他时躧履声,晓日照丹阙"则描写了另一个时间点的情景,可能是在朋友离别后的某个清晨,诗人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马蹄声,以及曦光照耀在宫殿的壮丽景象。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示着内心的波动和对友人的思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景物描写以及时间的流转,展现了深沉的人际关系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落梅

孤山花已老,片片受风吹。

莫叹凋残去,曾誇烂熳时。

香痕留宿雨,春色恋空枝。

看取成青子,何尝生意衰。

(0)

赠叶肖岩

笔底妙如神,传来面目真。

便教知本相,不必问何人。

一幅元非画,百年留此身。

山林樵穫者,只是旧衣巾。

(0)

湖上

湖边春已过,正是绿阴时。

独步无人处,微吟得意诗。

斜阳浮舴艋,远水立鸬鹚。

物命真堪惜,游鱼脱钓丝。

(0)

寄蒋自庵

破屋依萧寺,仅能容此身。

无心长自笑,一语不言贫。

议论思诸老,交游择好人。

名门谁解识,帽破与衣鹑。

(0)

候仙亭即事

一峰飞到此,胜景幻幽林。

苍径望不尽,白云行渐深。

钟声传日午,笠影卸松阴。

候得神仙否,神仙不可寻。

(0)

句·其二十六

深入侬黄左右溪,溪边得此岁寒枝。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