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
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
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
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
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
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
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开篇“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两句,以商山的幽深寒冷和红尘中的翠绿相结合,营造出一幅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观,诗人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所持有的态度和追求。尽管前方有着名利的诱惑,但诗人却主张不要因这些世俗的东西而感到困顿,因为真正的生活不应该受制于此。
“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两句则描写了时间流逝和自然景象之间的对话。云与水仿佛侵蚀着岁月,而车轮和马蹄声直至夜深人静时分,也许是在表达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消退的意象。
最后,“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则显露出诗人的超脱之心。四皓是指传说中的四位隐逸者,他们弃世离俗,隐居山林。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愿望,希望能够找到这种精神的寄托,而不必深陷于现实世界的纷争中。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其名被提及可能是为了强调诗人所追求的那种精神自由与世俗生活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于超越尘世烦恼的一种向往。
月下宜脩篁,风前宜新柳。
两清谁相宜,梅以雪为友。
孤山移数株,铁干矜希有。
无雪少精神,如人失胜偶。
情深唤奈何,枮坐相待久。
天似殊作解,吹霰洒疏牖。
仿古绘雪堂,细于影中取。
明灭幻冷光,往往困画手。
就旁写冻枝,以配支离叟。
彻骨耐高寒,虽老不嫌丑。
元赏惬素心,宜茶不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