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还山小咏·其二》
《还山小咏·其二》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忍却痴心别帝乡,不堪归路九回肠。

上书自信终和氏,前席人疑待洛阳。

太息时艰何日济,感怀主眷与天长。

悬知紫禁深深里,日昃犹传哺未遑。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的《还山小咏(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帝乡的不舍与归途的愁肠百结,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君主恩宠的感慨。

首联“忍却痴心别帝乡,不堪归路九回肠”描绘了诗人离开帝都时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既对帝都充满眷恋,又不得不踏上归途,心中百转千回。

颔联“上书自信终和氏,前席人疑待洛阳”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诚与自信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对君主期待与信任的深厚情感。

颈联“太息时艰何日济,感怀主眷与天长”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时局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君主恩宠的深切感激与怀念,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悬知紫禁深深里,日昃犹传哺未遑”则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君主在深宫中忙碌的身影,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敬仰与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君主事务繁忙的体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二清都抚苗

舞阶舜七旬,脩德文再驾。

既闻有苗格,又见崇城下。

清都古蛮壤,群丑逞凶诈。

都台布恩信,远近争感化。

洗兵挽天河,征战自兹罢。

(0)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一清平擒贼

清平山险阻,群贼恣吞噬。

偷生同釜鱼,为害亦非细。

谁能生擒之,都府兵有制。

不须白堕杯,奚用市偷计。

萑苻靡遗悔,宽猛实相济。

(0)

发广宁都宪诸公饯于城东是日宿高平

路出城东门,朝暾吐晴燄。

霜华白于雪,山色青似染。

群公设祖筵,治具良不俭。

金盘列珍羞,玉液浮潋滟。

含情强分手,恋德犹未厌。

盘山远经过,周道平如簟。

郊原杳无尽,斥堠青数点。

边墙近深沟,非有山溪险。

战守在得人,何须比天堑。

夕阳返馀光,金背寒鸦闪。

停装宿高平,夜静重门掩。

挑灯倚胡床,默默自防检。

胸藏万卷书,袖有三尺剑。

兹行重王事,使命期不忝。

圣贤有明训,好恶求自慊。

平生冰玉姿,肯受尘埃玷。

却笑扬子云,空能事铅椠。

(0)

新晴晚望崧台

崧台旧路昔曾经,回首山川入渺溟。

雨过停舟动高兴,白云飞去数峰青。

(0)

海镜石

昨夜扁舟宿海环,晓寻片石照衰颜。

孤蓬推出云中月,短棹移来鉴里山。

已判身心归物外,不留形影在人间。

一回相见一回老,共惜浮生未易顽。

(0)

寒塘

方池近接礼经堂,风递寒光上小廊。

霜树坠红低蘸碧,岸花摇影静浮香。

鱼吹细沬冰将合,月印澄潭夜正长。

惆怅伊人何处所,蒹葭回首已苍苍。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