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中饮宾旸次前韵二首·其一》
《雨中饮宾旸次前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早欲升堂学四科,晚年万事已谈河。

花时气色晴明少,海内交游老死多。

径醉不须商可否,急归犹欲避谁何。

春衣难典黄金尽,寻紫阳溪理棹歌。

(0)
注释
升堂:正式上课。
四科:古代教育的四门基础课程(通常指儒家经典)。
谈河:比喻世事如流水般流逝。
花时:花开的季节。
气色:天气状况。
海内:天下,全国。
交游:交往的朋友。
径醉:径直喝醉。
商可否:商量是否可行。
避谁何:躲避谁。
春衣:春天穿的衣服。
典:典当。
黄金尽:黄金都用光了。
紫阳溪:虚构的地名,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理棹歌:整理思绪,轻声歌唱。
翻译
我早年就想在课堂上学习四门学科,到了晚年却发现世间事已如逝去的黄河水。
花开时节,天气明媚的日子很少,一生的朋友知己,大多已经离世。
喝醉了也不必再讨论可行与否,急于回家只想避开那些熟悉的人。
春天的衣服难以用黄金换购,我打算去紫阳溪边整理思绪,轻唱渔歌。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雨中饮宾旸次前韵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感慨的诗句。

"早欲升堂学四科,晚年万事已谈河。"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与晚年的沉默感慨。"升堂"指的是考取功名,进入朝廷任职;"学四科"则是指儒家经典中的《易》、《书》、《诗》、《春秋》四部重要文献。这两句表达了年轻时对知识和仕途的渴望,而到了晚年,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只能用淡然的心态去面对。

"花时气色晴明少,海内交游老死多。"

这里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与朋友交往中感受到的生离死别,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花时"指的是春天,而"气色晴明少"则是说美好的时光不多;"海内交游老死多"则是说在广阔的人间社交中,见证了许多朋友的老去与离世。

"径醉不须商可否,急归犹欲避谁何。"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径醉"意味着直接沉浸在饮酒中寻找慰藉,不需要别人的意见或是商讨;而"急归犹欲避谁何"则表现了诗人急于返回家中的愿望,似乎想要逃避这个令人感伤的世界和其中的人事纷争。

"春衣难典黄金尽,寻紫阳溪理棹歌。"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春天衣物的描写,以及与朋友在紫阳溪边共同游玩、唱歌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怀念。"春衣难典黄金尽"意味着即使用黄金去换,也难以保留这春天的衣物,这里的"衣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寻紫阳溪理棹歌"则是说诗人在紫阳溪边寻找旧日欢乐,通过唱歌来纪念那些美好的时光。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怀旧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友情难得以及美好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谒三皇庙

混沌凿来天地分,蚩蚩鹿豕尚同群。

龟图已阐先天画,鸟迹初呈上古文。

肇创礼仪犹罔象,未开风气自氤氲。

谁还太古熙熙俗,卉服洼樽读典坟。

(0)

侯村寺遣怀二首·其二

我为劳形损性灵,时来野寺伴山僧。

拂开素壁留新句,剔落苍苔读旧铭。

花雨远从天外至,磬声多向月中听。

幽窗一夜浑无寐,洗尽尘根两耳清。

(0)

再游竹林寺

碑石千年记李唐,高僧神异更张皇。

山间木润龙腾气,林际灯明佛放光。

金舌有人传正印,石头无客问空王。

我来暂借禅床坐,闲漱清泉净水香。

(0)

送杨秉文赴京

中条山下柳丝飞,送客花村问酒旗。

风递晴岚沉极浦,雨添新水涨前溪。

问程见说孤烟外,散饮那逢落照时。

渭北江东更愁绝,暮云春树总相思。

(0)

瑶台顶·其六司马断碑

事业堂堂三代前,可怜碑石几多传。

眉山手墨已无半,哲庙宸书仅得全。

荒冢雨馀生直棘,杏园春晚少啼鹃。

江南君到逢司马,为问渠孙若个贤。

(0)

杨村至张郭店道中

牛羊相唤下高原,鸡犬柴桑半掩门。

野水满陂摇渌静,疏钟一扣破黄昏。

离鸿的的沉沙碛,瘦马时时衔草根。

景物令人自悽切,不须为客亦消䰟。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