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相唤下高原,鸡犬柴桑半掩门。
野水满陂摇渌静,疏钟一扣破黄昏。
离鸿的的沉沙碛,瘦马时时衔草根。
景物令人自悽切,不须为客亦消䰟。
牛羊相唤下高原,鸡犬柴桑半掩门。
野水满陂摇渌静,疏钟一扣破黄昏。
离鸿的的沉沙碛,瘦马时时衔草根。
景物令人自悽切,不须为客亦消䰟。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景象。首句“牛羊相唤下高原”,生动地展现了牧民赶着牲畜归家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接着,“鸡犬柴桑半掩门”一句,通过鸡鸣犬吠和半开的柴门,进一步渲染出乡村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野水满陂摇渌静,疏钟一扣破黄昏”描绘了一幅水波轻摇、绿意盎然的画面,与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孤独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破黄昏”这一细节,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宁静被打破,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
“离鸿的的沉沙碛,瘦马时时衔草根”两句,通过“离鸿”(飞离的鸿雁)和“瘦马”(饥饿的马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自身境遇的感慨。鸿雁南飞,象征着迁徙与离别;瘦马觅食,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最后,“景物令人自悽切,不须为客亦消魂”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眼前景物时内心的哀愁与感慨。即使不是身处他乡的旅人,仅是目睹此景,也会感到心灵的触动与悲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傍晚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的现状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诏使乘轺赴日边,此行何以异登仙。
蓬莱路近春风暖,阊阖门开晓色鲜。
不用历阶三粉署,便应平步五花砖。
有人借问湘州倅,但道皤然雪满颠。
圃韭畦蔬,嫩鸡野腊,邻酝稚子能赊。
罗幕新裁,画楼高耸,松梧柳竹交遮。
应便作归休计去,高揖渊明,下视林逋,到此如何,又走风沙。
都为啼号累我,思量事、未遂即咨嗟。
连年奔逐,旁州外邑,舟楫轻扬,鞭□倾斜。
仍冒触、烟岚邃险,风雪纵横,每值初寒在路,炎暑登车,空向长途度岁华。
消减少年,英豪气宇,潇洒襟怀,似此施为,纵解封侯,宁如便早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