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今年老,三孤只旧班。
鼎彝都刻了,杖屦不胜闲。
青遍人间眼,朱生镜里颜。
君王记弧节,应赐寿香山。
一相今年老,三孤只旧班。
鼎彝都刻了,杖屦不胜闲。
青遍人间眼,朱生镜里颜。
君王记弧节,应赐寿香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炎正的《寿周益公(其一)》。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诗人采用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周益公寿辰的祝福之情。
"一相今年老,三孤只旧班。鼎彝都刻了,杖屦不胜闲。"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官员的生活状态,其中“一相”指的是高级官职,“三孤”则是对官员退休后生活状态的一种比喻。鼎彝为古代祭祀用具,刻画代表岁月的痕迹,而杖屦则象征着老人依靠拐杖来行走,表明了诗中人物年事已高,精力不济。
"青遍人间眼,朱生镜里颜。"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青”和“朱”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印记,而“人间眼”和“镜里颜”则暗示了人们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对比来突出时间的无情。
"君王记弧节,应赐寿香山。" 最后两句诗是对周益公的祝福,“君王记弧节”中的“弧节”指的是天子颁布的圣旨或玉器,而“寿香山”则是一种传说中能够延年益寿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君王能记住周益公的功绩,并赐予他长寿之福。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历程的描写,寄寓着诗人对于朋友寿辰的美好祝愿。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
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
深渊鼍鳖横,巨壑蛇龙顽。
旌阳斩长蛟,雷雨移沧湾。
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
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
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
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
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
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
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
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
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
书画尝闻晋右军,当时深遁乐天真。
空山寂寞人何在,一水泓澄墨尚新。
灵运也思轻印绶,季鹰还解忆鲈莼。
高风夐古应相照,共是知几此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