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系乐府十二首·其二陇上叹》
《系乐府十二首·其二陇上叹》全文
唐 / 元结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祃]韵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0)
注释
援车:拉着车上。
陇坂:陇山的斜坡,代指险峻之地。
穷高:到达最高处。
停驾:停车休息,此处指停止前行。
延望:远望,向远处看。
戎狄乡: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
悲咤:悲伤叹息。
滋移:逐渐传播。
有情教:充满情感的教化,此处可能指仁爱之教。
草木犹可化:连草木都能被感化,比喻教化力量之大。
圣贤:品德高尚的人。
礼让风:讲究礼仪、谦让的风气。
西夏:古代地区名,这里泛指西部地区。
父子:父亲和儿子,代表家庭关系。
忍猜害:忍心互相猜疑和伤害。
君臣:君主和臣子,代表政治关系。
敢欺诈:敢于互相欺骗。
所适:所到之处,指当前的环境或社会状况。
若斯:像这样。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或心情深长。
安舍:哪里可以安心停留。
翻译
驾车登上陇山的陡坡,攀至高处便停下行程。
远望那异族之地,巡视一圈又感叹良多。
教化若能深入人心,草木似乎也能受其感化。
圣贤推崇的礼让之风,为何不能吹遍西部边疆?
亲人之间竟忍心猜忌伤害,君臣之间也敢相互欺诈。
如今所到之处竟是这般景象,我心悠远,哪里才是安身之所?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抒发怀古之情的诗篇。诗人站在陇坂高处,回望戎狄之地,不禁感慨万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这两句生动展示了诗人登上陇坂所见之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渴望与停留。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这里“戎狄”指的是古代边塞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地,诗人在这里寄寓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这两句通过“滋移”的动态描写和“草木犹可化”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生长与变化的感悟,以及对人类情感教育的深刻理解。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圣贤的教诲和礼仪之风,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美好的文化精神能够普及到更广泛的地区,如同西夏这片土地上。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这两句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不和谐与道德沦丧的忧虑,从家庭关系到君臣之间的信任缺失,都显露出时代的沉重。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种种感慨之后,对现状的认同和对未来的淡定心态,虽有无限憾事,但也愿意接受现实并寻求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复杂的心路。

作者介绍
元结

元结
朝代:唐   字:次山   号:漫叟   籍贯:河南鲁山   生辰:719~772年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
猜你喜欢

发嵊县

行役苦昼热,戒程当夜阑。

睡觉呼仆夫,出门路漫漫。

明月照人影,疏星挂树间。

流萤点衣袂,零露湿巾冠。

朝远剡溪水,俄入新昌山。

属兹干戈际,愈觉行路难。

愧无经世资,何以济险艰。

悒悒抱远思,绵绵起忧端。

东方忽已白,林鸟鸣间关。

前瞻石岭峻,喟然发长叹。

(0)

覆船山樵歌·其三金婆店

常忆当年武肃王,金婆店里月华光。

山中十月桃应熟,未荐仙人不敢尝。

(0)

赋得上林莺送张兵曹二首·其二

春日阳关道,莺声满上林。

来从金谷晓,飞度玉楼阴。

柳嫩难分色,歌停稍辨音。

明朝空解语,人去落花深。

(0)

送柴养吾先生游四明山

春游清兴已阑珊,送子扁舟独上滩。

诸老谩期花下醉,好山应待画中看。

晓行嶂雾侵衣润,夜漱溪泉透齿寒。

林壑夏凉宜避暑,主人瓜熟许分餐。

(0)

郊行

天亦自多事,一春劳应酬。

哺雏冲雨燕,唤妇出林鸠。

有累俱关抱,无生始断愁。

忽逢林下士,羞默但低头。

(0)

赠禹弼

相思不见最愁予,奈此村醪尽可沽。

安得片帆风色顺,一时飞过洞庭湖。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