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抒发怀古之情的诗篇。诗人站在陇坂高处,回望戎狄之地,不禁感慨万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这两句生动展示了诗人登上陇坂所见之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渴望与停留。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这里“戎狄”指的是古代边塞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地,诗人在这里寄寓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这两句通过“滋移”的动态描写和“草木犹可化”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生长与变化的感悟,以及对人类情感教育的深刻理解。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圣贤的教诲和礼仪之风,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美好的文化精神能够普及到更广泛的地区,如同西夏这片土地上。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这两句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不和谐与道德沦丧的忧虑,从家庭关系到君臣之间的信任缺失,都显露出时代的沉重。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种种感慨之后,对现状的认同和对未来的淡定心态,虽有无限憾事,但也愿意接受现实并寻求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复杂的心路。
行役苦昼热,戒程当夜阑。
睡觉呼仆夫,出门路漫漫。
明月照人影,疏星挂树间。
流萤点衣袂,零露湿巾冠。
朝远剡溪水,俄入新昌山。
属兹干戈际,愈觉行路难。
愧无经世资,何以济险艰。
悒悒抱远思,绵绵起忧端。
东方忽已白,林鸟鸣间关。
前瞻石岭峻,喟然发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