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鳞安分守泥沙,身外浮名画足蛇。
抛去岁华轻似瓦,攒来乡梦乱如麻。
云山行脚疑前世,贫贱依人感故家。
谀墓无金猵獭笑,不须胠箧避刘叉。
常鳞安分守泥沙,身外浮名画足蛇。
抛去岁华轻似瓦,攒来乡梦乱如麻。
云山行脚疑前世,贫贱依人感故家。
谀墓无金猵獭笑,不须胠箧避刘叉。
这首诗《感事(其一)》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对比常鳞与世态炎凉,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联“常鳞安分守泥沙,身外浮名画足蛇”,以“常鳞”自比,比喻自己如同普通的鱼儿,安于现状,坚守平凡的生活,不追求身外之物的虚名。这里以“守泥沙”和“画足蛇”形象地描绘了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颔联“抛去岁华轻似瓦,攒来乡梦乱如麻”,进一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思乡之情的感慨。将“岁华”比作轻飘飘的瓦片,暗示岁月易逝,青春不再;而“乡梦”则如乱麻般纷繁复杂,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难以排遣的情感。
颈联“云山行脚疑前世,贫贱依人感故家”,诗人想象自己在云山间行走,仿佛是前世的轮回,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思绪。同时,对贫贱时依靠他人的情景感到感慨,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也有对当下处境的反思。
尾联“谀墓无金猵獭笑,不须胠箧避刘叉”,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讽刺。这里的“谀墓”指谄媚死者,“金猵獭笑”比喻那些在死者面前献媚的人被嘲笑,“不须胠箧避刘叉”则是说不必担心像刘叉那样因贪财而受到指责,暗含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现象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