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新泥江路长,忙冲暝色急投装。
笋舆非忍长须困,争奈先茔不敢忘。
细雨新泥江路长,忙冲暝色急投装。
笋舆非忍长须困,争奈先茔不敢忘。
此诗描绘了明代学者吴与弼在棠溪道中的行旅情景。首句“细雨新泥江路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旅途的环境,细雨蒙蒙,新泥湿润,江路漫长,营造了一种清幽而略带湿冷的氛围。次句“忙冲暝色急投装”则展现了诗人急于赶路的情态,即使在昏暗的暮色中,也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行,表现出一种紧迫感和对行程的重视。
接着,“笋舆非忍长须困”一句,巧妙地将乘坐的交通工具比作竹轿(笋舆),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跋涉的耐受力。然而,“争奈先茔不敢忘”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尽管旅途劳顿,但对祖先墓地(先茔)的思念之情却无法忘怀,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对传统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既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学术精神,又不忘家族传统与亲情的人文情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旅途抒情之作。
旋移轻鹢,浅傍垂虹,还因送客迟留。
泪雨横波,遥山眉上新愁。
行人倚阑心事,问谁知、只有沙鸥。
念聚散,几枫丹霜渚,莼绿春洲。
渐近香菰炊黍,想红丝织字,未远青楼。
寂寞渔乡,争如连醉温柔。
西窗夜深剪烛,梦频生、不放云收。
共怅望,认孤烟、起处是州。
天涯何处,望苍江渺渺。纵算解飞人不到。
笑双丸乌兔,两鬓霜蓬,聊尔耳,那是人间三岛。
黄粱初梦觉,起看孤云,还自长歌自长啸。
不记桃源何地,橘渚何年,生涯事、惟有炉烟茶灶。
问先生谁友,有白石青松,共成三老。
翩翩佳公子,青丝络白颠。
黄绶映春花,来作吏隐仙。
鸣琴镇白下,赋剑起通泉。
谁分读书烛,良价重蜡鞭。
官烛不以照,持此当坐前。
釜炊陋贵习,炬围嗤少年。
东壁得馀光,夜绩长不眠。
好留待他日,列照修史编。
雁行声价压朋俦,凛凛词锋炯二矛。
宝剑神光埋不住,夜冲星斗落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