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杏酣酣出短墙。垂杨袅袅蘸池塘。
文鸳藉草眠春昼,金鲫吹波弄夕阳。
闲倚镜,理明妆。自翻银叶炷衙香。
鸣鞭已过青楼曲,不是刘郎定阮郎。
高杏酣酣出短墙。垂杨袅袅蘸池塘。
文鸳藉草眠春昼,金鲫吹波弄夕阳。
闲倚镜,理明妆。自翻银叶炷衙香。
鸣鞭已过青楼曲,不是刘郎定阮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景象。"高杏酣酣出短墙",杏花在矮墙上盛开,色泽醉人;"垂杨袅袅蘸池塘",垂柳随风飘逸,轻拂过水面。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闲适自在的氛围。
"文鸳藉草眠春昼",可能是指某种鸟儿在青草上安然入睡,享受着春日的温暖。"金鲫吹波弄夕阳",则描绘了一幅鱼戏水面的画面,夕阳的光辉洒在水中,使得鱼儿更加活泼。
"闲倚镜,理明妆",诗人似乎在此刻享受着悠闲自得的时光,偶尔拿起镜子整理容颜。"自翻银叶炷衙香",则是对一种生活情趣的描绘,或许是在说诗人自己种植了银色花叶,用以熏香。
最后两句"鸣鞭已过青楼曲,不是刘郎定阮郎",通过对马鞭声响和人物行动的描述,传达了一种错过或未能相遇的情愫。诗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许是在反思某段往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淡远,是一首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闺阁词作,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