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书生气尽寒,食常不足为居闲。
清于孺子沧浪水,瘦似诗人饭颗山。
欲向田文弹铗去,恐因丘嫂颉羹还。
闻君自有江湖量,肯为枯鱼少破悭。
未必书生气尽寒,食常不足为居闲。
清于孺子沧浪水,瘦似诗人饭颗山。
欲向田文弹铗去,恐因丘嫂颉羹还。
闻君自有江湖量,肯为枯鱼少破悭。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时期的李俊民所作,名为《代乐仲和张温甫处督米》。诗中以“未必书生气尽寒”开篇,表达了对书生之气的肯定与赞美,即便生活清寒,也不失其精神的高洁。接着,“食常不足为居闲”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即使食物匮乏,也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
“清于孺子沧浪水,瘦似诗人饭颗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境比作清如孺子濯足于沧浪之水,瘦如诗人饭颗山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超然物外、心性高雅的特质。接下来,“欲向田文弹铗去,恐因丘嫂颉羹还”则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既渴望自由、追求理想,又担心现实的束缚与责任,展现了其内心矛盾与挣扎。
最后,“闻君自有江湖量,肯为枯鱼少破悭”两句,诗人以“君”自指,表达了对自身拥有广阔胸怀的认可,并希望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不吝啬自己的帮助,展现出一种慷慨大度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吾友适不死,于戏社稷臣。
直禄非造利,长怀大庇人。
乃通承明籍,遘此敦牂春。
药厉其可畏,皇穹故匪仁。
畴昔与夫子,孰云异天伦。
同病一相失,茫茫不重陈。
子之文章在,其殆尼父新。
鼓兴斡河岳,贞词毒鬼神。
可悲不可朽,车輤没荒榛。
圣主贤为宝,吁兹大国贫。
寂寞柴门掩,经过柱史荣。
老夫宁有力,半子自成名。
柳映三桥发,花连上道明。
缄书到别墅,郢曲果先成。
荆门来几日,欲往又囊空。
远客归南越,单衣背北风。
近乡微有雪,到海渐无鸿。
努力成诗业,无谋谒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