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嵩山采菖蒲者》
《嵩山采菖蒲者》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

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ōngshāncǎichāngzhě
táng / bái

shénxiānduōmàoshuāngěrxiàchuíjiān
sōngyuèfénghànshìjiǔxiān

láicǎichāngshíyánnián
yánzhōngjiànmièyǐngyúnyān

jìngzhōngguīmàolíngtián

翻译
神仙们大多保持着古老的容貌,耳朵下垂直到肩膀。
在嵩山遇到汉武帝,他误以为他们是九疑山的仙人。
我来这里采摘菖蒲,据说食用它能使人长寿。
话音刚落忽然消失,身影消失在云雾之中。
汉武帝最终未能明白,他们的踪迹最终只留在茂陵的土地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神仙的奇特形象,双耳长至肩部,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诗中的“嵩岳逢汉武”一句,通过历史上的名人汉武帝与嵩山相遇的情景,增添了几分仙境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让读者对这位神仙的身份产生好奇。“疑是九疑仙”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神秘感,九疑山在中国古代常与仙人有关联,这里用以强化神仙的形象。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古人认为菖蒲(即慈姑)具有延年益寿之效,李白在此通过主角采摘菖蒲的情景,展现出对仙境生活的憧憬。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一句,则描绘了神仙说完话后突然消失于无形,这种技法常用以表现超自然力量的行迹,增强诗歌的幻想色彩。同时,也给人一种物质与精神之间交融、难以捉摸的美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最后一句,则通过对汉武帝不解神仙之意,反映出凡人对于超自然事物理解上的局限。同时,“终归茂陵田”也隐含了历史人物最终皆归于尘土的无常感。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嵩山采菖蒲者奇特形象与行为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超越凡尘境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读东坡李白辩·其二

口颊劳劳枉乱真,谪仙曾道不从璘。

仙才侠格知何系,空有诗流浪漫人。

(0)

梅初豆

野寺行来春已迟,隔墙青子重新枝。

老于摘实浑无味,兴在和羹属有期。

东阁檐垂香外雪,西湖谱续画中诗。

觅音忽感花神惠,月落星横起梦思。

(0)

云寄纪怀

短藜扶醉冒林霏,线路登登转翠微。

觅静颇烦神独往,慰怀真惬老相依。

移来松桂生还密,羁住山云出便归。

假寐石床动村鼓,梦回犹觉世情非。

(0)

寿太保九峰翁用寿幸庵韵·其一

访落新朝诏命同,两心江汉共朝东。

故人别社先春燕,旧客长天感暮鸿。

绿野开园重有约,白衣给俸独何功。

典刑一老青峰下,萝屋萧然领世风。

(0)

白浦悼章·其二

烛前老泪落班班,太息吾流竟此还。

正气直抛存殁外,要官时置有无间。

辑来谏草堪垂世,堆到遗书莫买山。

寄取诸孤勤护植,德门天道是循环。

(0)

留别乡诸贤·其一

帝城南去是归装,翘首云天思转长。

吏冗少神随事忘,病魔催老到家忙。

人心未必能三代,道化先须尽一乡。

麦饭鱼羹酬旧隐,水烟山月梦溪堂。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