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清阴生昼寒,满林新长碧琅玕。
何时截作参差玉,吹向瑶台听紫鸾。
三径清阴生昼寒,满林新长碧琅玕。
何时截作参差玉,吹向瑶台听紫鸾。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清幽环境中生长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雅致。首句“三径清阴生昼寒”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竹林中静谧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白天的微寒与清新的空气。接着,“满林新长碧琅玕”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勃勃生机与翠绿的颜色,琅玕在这里比喻竹子,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形态之美。
后两句“何时截作参差玉,吹向瑶台听紫鸾”,则表达了对竹子独特价值的期待与想象。诗人设想将竹子切割成参差不齐的玉器,寓意竹子不仅具有自然界的美丽,更蕴含着高洁与珍贵的品质,可以被赋予更多文化与艺术的意义。最后,“吹向瑶台听紫鸾”则进一步延伸了这种想象,将竹子的声音比作仙乐,暗示竹子不仅在人间受到赞美,更在仙界得到欣赏,体现了竹子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与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高洁品格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春老春浓压酒,神蓝挼绿营东柳。
风吹落花飞入城,行子思归百回首。
越雨洗江鸭头碧,舟子牵船蹋沙碛。
莼花香冷楚莺鸣,比户琵琶呼磔磔。
夫君五夜梦封侯,城中狐腋高于丘。
泰山桂树年年绿,凤凰蹋玉声啾啾。
婉婉维扬士,早岁绝人识。
结撰有至思,先民乃遗则。
时俗徒嗷嗷,此物知者得。
郁郁独往心,百折江河力。
披睹他自媚,我意安所测。
念兹携手驩,荣名与令德。
浩荡阴阳移,吾道相终极。
语及千载事,愀愀动颜色。
中怀谁可喻,文章亦经国。
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