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僧净璋》
《与僧净璋》全文
宋 / 陆九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自从相见白云间,离聚常多会聚艰。

两度逢迎当汝水,数年隔阔是曹山。

客来濯足傍僧怪,病不烹茶侍者閒。

不是故人寻旧隐,只应终日闭禅关。

(0)
翻译
自从在白云之间相逢,离别相聚总是充满艰辛。
两次相遇都在汝水边,多年分离后重逢于曹山。
客人来访时洗净双脚,僧人对此感到奇怪;我因病不能煮茶,侍者也显得清闲。
如果不是老朋友寻找旧居,恐怕我只会整天闭门打坐参禅。
注释
自从:自从。
相见:相遇。
白云间:高远的天空。
离聚:离别和相聚。
常多:常常很多。
会聚艰:相聚不易。
两度:两次。
逢迎:迎接。
汝水:河流名。
隔阔:长时间分离。
曹山:地名。
客来:有客人来访。
濯足:洗脚。
傍僧怪:僧人觉得奇怪。
病不:因病不能。
烹茶:煮茶。
侍者閒:侍者显得清闲。
故人:老朋友。
寻旧隐:寻找旧居。
终日:整天。
闭禅关:闭门打坐参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作品《与僧净璋》,表达了诗人与僧人净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之间相聚的不易。首句“自从相见白云间”描绘了两人在高洁之地初次相遇的情景,暗示了友情的纯洁和珍贵。接下来的“离聚常多会聚艰”则揭示了他们频繁分离,重逢之难,流露出对友情经受考验的感慨。

“两度逢迎当汝水,数年隔阔是曹山”通过具体的地名——汝水和曹山,进一步强调了时空的阻隔和他们的相会之稀少。诗人描述自己来访时,即使是在病中,也特意前来拜访,尽管这可能会让僧人感到惊讶(“客来濯足傍僧怪”),但他仍然坚持,表现出对友情的执着。

最后一句“不是故人寻旧隐,只应终日闭禅关”表达了诗人认为如果不是老朋友来访,净璋恐怕早已深闭禅门,专心修行,不愿被打扰。这句既体现了僧人的清修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不能常伴左右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离合无常。

作者介绍
陆九渊

陆九渊
朝代:宋   生辰:1172年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猜你喜欢

武城县

孤城赤立倚官河,隔水人家亦未多。

怪得连坊表科第,宣尼曾此听弦歌。

(0)

李徵伯挽诗·其六

生死犹寤寐,昔人屡言之。

梦君执我手,明言两无疑。

问死恨草草,怀存亦依依。

及论重来理,调笑名我痴。

肯綮出妙语,徘徊指还岐。

幽林犹彷佛,高垄俨崔嵬。

永念结沉痛,萧条谁与归。

(0)

送宫谕李子阳先生赴南京太常少卿

典学东朝旧史臣,南台礼乐荷新恩。

百年景运当熙洽,三代遗文入讨论。

花竹竞誇官署好,江山深拱帝京尊。

只愁未了閒居赋,又被东风催北辕。

(0)

题萱桂图送徐理之父子

白头人对綵衣裳,本自无忧不待忘。

谁写萱花傍丛桂,要看雏凤挹天香。

(0)

送沈云松还上海

已觉人间万事全,钟情犹为别离牵。

但令消息年年好,即是斑衣舞膝前。

(0)

题戴司寇所藏张翚小景四幅·其四

斗帐无风铁砚冰,梅花未要雪天晴。

坐来尚有关心处,时复空山折竹声。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