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独不为苦,求名始辛酸。
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
九月风到面,羞汗成冰片。
求名俟公道,名与公道远。
力尽得一名,他喜我且轻。
家书十年绝,归去知谁荣。
马嘶渭桥柳,特地起秋声。
茕独不为苦,求名始辛酸。
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
九月风到面,羞汗成冰片。
求名俟公道,名与公道远。
力尽得一名,他喜我且轻。
家书十年绝,归去知谁荣。
马嘶渭桥柳,特地起秋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个人名誉的渴望。开篇“茕独不为苦,求名始辛酸”两句,通过自我安慰与内心挣扎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在追求个人名声时所面临的艰辛和痛楚。
“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京城中无法得到亲朋好友支持与帮助的孤立处境,以及向权贵请托之难。"九月风到面,羞汗成冰片"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心理压力下的身体反应和内心的苦楚。
“求名俟公道,名与公道远”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名声与公正之路之间的矛盾,以及追逐名声所面临的困难。"力尽得一名,他喜我且轻"则表明即便是费尽心力获得了一点小成就,也往往被他人视作微不足道。
“家书十年绝,归去知谁荣”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庭的思念,以及长时间不通音信后回家时可能面临的冷清局面。最后,“马嘶渭桥柳,特地起秋声”则以马儿在渭水桥边的嘶鸣声作为秋意的象征,抒写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和对秋天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追求个人名誉与面对社会隔绝之间的心路历程。
我生空负月临奎,文学何曾遂昔期。
柳子未成非国语,匡衡徒患作人师。
探珠赤水欣同调,结屋青萝得所依。
泉石要为中世托,姓名岂料九重知。
东西御馔尝分赐,出入天门更不疑。
虎籞秋严威闪闪,龙楼日转影祁祁。
年华自觉随流水,造化谁言类小儿。
别梦屡形分讲席,归田一似旧㳺时。
常随采药衣沾雾,几度寻花屦带泥。
投老幸知同臭味,此生端不慕轻肥。
芳筵夜秩杯行数,绛烛春融客醉迟。
一代耆英都在坐,百年文献欲还谁。
独怜邺下支离叟,莫斗长安绝妙辞。
赖有西风吹酒醒,搔头向月谩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