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全文
唐 / 唐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门户寒江近,篱墙野树深。

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

砌觉披秋草,床惊倒古琴。

更闻邻舍说,一只鹤来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urénjiàn访fǎngzhíyīn
táng / tángqiú

ménhánjiāngjìnqiángshùshēn

wǎnfēngyáozhúyǐngxiézhuǎnshānyīn

juéqiūcǎochuángjīngdǎoqín

gèngwénlínshèshuōzhīláixún

注释
门户:家门。
寒江:寒冷的江边。
篱墙:篱笆。
野树:野外的树木。
晚风:夜晚的风。
竹影:竹子的影子。
斜日:斜阳。
山阴:山的阴面。
砌觉:台阶上感觉。
秋草:秋天的草。
床惊:床边的惊动。
古琴:古老的琴。
邻舍:邻居。
说:谈论。
鹤:鹤鸟。
寻:寻找。
翻译
家门靠近寒冷的江边,篱笆围绕的野外树木丛生。
夜晚的风吹动竹林,斜阳下山色显得阴沉沉。
台阶上覆盖着秋草,床边似乎听见古琴倒下的声音。
又听到邻居谈论,说有一只鹤在寻找这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深远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通过对门户、寒江、篱墙和野树等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自然环境之中。

"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两句,更是用典型的意象手法,将时间和光线的变化与自然景物的动态相结合,生出一种深远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感。竹影在晚风中摇曳,斜阳则将山阴渐渐拉长,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但在此处被诗人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怀之中。

"砌觉披秋草,床惊倒古琴"两句,则是对室内生活的一种描写。砌觉即睡醒,披秋草则可能是在户外的简陋卧榻上醒来,而床惊倒古琴,则表现了一种意外和打断。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展示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还透露出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最后两句"更闻邻舍说,一只鹤来寻"则是对外界信息的一种接收,邻舍之口传来的消息,是一只鹤的到访,这或许在诗人看来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也可能只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观察。无论如何,它都为这首诗增添了一抹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色彩。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和对于外在世界的冷静观察。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唐求

唐求
朝代:唐

唐求[唐](约880~约907)(约公元九零六年前后在世),一作唐俅或唐球,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 唐隐居”。王建占据成都后,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唐求主要活动于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灭亡前后,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文人心态,风格清新自然, 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猜你喜欢

灵济宫

只当元都一度馀,朝天宫在火烟墟。

马蹄閒熟祈灵路,看演鸣鞭拜玉除。

(0)

雨后东掖

西峰雨不乏,东阁快相亲。

鸟傍霏烟起,云随晓叶新。

传呼移大内,洒落出轻尘。

独忆追趋步,俱为感激人。

(0)

闺词四十首.鞦韆·其十五

寒食佳辰晴可怜,花松玉软为鞦韆。

飘飖翠袖双飞去,不觉空中堕宝钿。

(0)

为杭民勘讼口占

虞芮代质成,穿林入径行。

是非无我相,案牍悟前因。

列仗惊群牧,传呼乱偶耕。

浮名吾愧汝,休羡使君荣。

(0)

初春游环谷

岭南地暖三阳早,春入郊原美芳草。

携筇步出郭北门,和风丽日春光好。

无客同游唯两儿,大儿矫健能追随。

小儿九龄好游嬉,飞扬跋扈挈人衣。

旧卜山庄在环谷,峻岭层峦多古木。

巉岩怪石出清泉,错落名花间修竹。

我来汲水试新茶,团团碧露覆黄芽。

甘冽令人清神骨,中泠石井徒尔誇。

啜罢低回陇亩侧,指点艰难是稼穑。

荒冢松柏易摧残,往事兴亡同叹息。

缓步长歌意悠然,家僮随后汲山泉。

小者负具力难前,且行且止故迁延。

牛羊各散群动息,归望城头日已夕。

候门稚子欢相迎,娟娟新月林间出。

(0)

秋日园居漫兴·其十

案上兼翻两藏经,教分末学听徒荧。

倘能领悟西来意,宁碍东行紫气停。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