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歌头》
《歌头》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词  词牌: 歌头

写宜春、乍拈春笔。元宵上巳,良辰来络绎。

绮罗丛,排歌席。芳郊外、玉勒金鞍,香尘无迹。

几何时、春光非昔。沉醉过端阳,新荷出。

微雨过,小庭寂。摇画扇、一塌松阴下,不巾帻。

巧云收,又中秋,秋月白。玉露满天,琼楼何处笛。

最好是重阳,茱萸酒,还将菊花糕,佐肴核。

光阴迅,早消息,逗梅稍,几朵含苞欲拆。

拥红炉,貉袖狐襟团坐,宵长如年,戏分曹,同射覆,到除夕。

(0)
鉴赏

这首《歌头》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描绘了从春至冬四季更迭中的各种节日与活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节日氛围。

开篇“写宜春、乍拈春笔”,以“春笔”点明时节,春意盎然,诗人提笔描绘春天的景象。接着“元宵上巳,良辰来络绎”,元宵节与上巳节的热闹场景跃然纸上,人们欢聚一堂,享受节日的乐趣。

“绮罗丛,排歌席”,描述了节日中华丽的服饰与欢快的歌舞场面。“芳郊外、玉勒金鞍,香尘无迹”,描绘了郊游时贵族们乘坐豪华马车的情景,香尘飞扬,彰显了节日的奢华与欢乐。

“几何时、春光非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光不再,岁月变迁。“沉醉过端阳,新荷出”,端午节时,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荷花初绽,象征着生命的新生与希望。

“微雨过,小庭寂”,雨后的庭院显得格外宁静,雨滴落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摇画扇、一塌松阴下,不巾帻”,夏日炎炎,人们在松荫下摇动扇子,享受凉爽,无需戴帽,轻松自在。

“巧云收,又中秋,秋月白”,中秋佳节,云层散去,皓月当空,月色皎洁,人们赏月、吃月饼,共度团圆之夜。“玉露满天,琼楼何处笛”,秋夜的露珠洒满天空,琼楼之上,传来悠扬的笛声,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

“最好是重阳,茱萸酒,还将菊花糕,佐肴核”,重阳节时,人们佩戴茱萸,品尝菊花糕,饮酒赏菊,庆祝丰收与长寿。“光阴迅,早消息,逗梅稍,几朵含苞欲拆”,时光飞逝,转眼间便到了冬天,梅花即将绽放,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拥红炉,貉袖狐襟团坐,宵长如年,戏分曹,同射覆,到除夕”,冬日里,人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穿着皮毛衣物,度过漫长的夜晚,通过游戏娱乐,直到迎接新年的到来。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更替中的各种节日与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0)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0)

六月三日夜闻蝉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0)

与东吴生相遇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0)

除夜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0)

桃花涧

满身松影月光寒,选石题诗墨未干。

涧水泠泠无客到,夜深留与鬼神看。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