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高气爽、蝉鸣声中蕴含的愁绪情怀。开篇"高树蝉声入晚云",通过对蝉鸣声在高树间回荡,并随着晚霞升腾进入云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蝉声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这里它更被赋予了一种引起情感共鸣的力量。
"不唯愁我亦愁君",表达了诗人对听者也可能产生相似的忧伤情绪的关切。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愁绪,更强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则表达了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中不断干扰的无奈。诗人渴望着某一天能够远离一切烦恼,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自我。然而,每当蝉鸣声响起时,却又仿佛听而不闻,表明了内心深处对现实的抗拒和逃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蝉鸣声这一自然景象,探讨了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以及个人对于平静生活状态的渴望。其语言简洁,意境丰富,是一首蕴含深刻哲思的佳作。
朝发富春渚,蓄意忍相思。
涿令行春返,冠盖溢川坻。
望久方来萃,悲欢不自持。
沧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
叠嶂易成响,重以夜猿悲。
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
亲好自斯绝,孤游从此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