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
时作微吟清入骨,又成幽咽怨多情。
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
欲解尘缨聊一濯,无尘可濯濯谁缨。
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
时作微吟清入骨,又成幽咽怨多情。
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
欲解尘缨聊一濯,无尘可濯濯谁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两句,以奇特的比喻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效果,使读者仿佛能见到那细小如蟹眼的雪花和清脆如玉佩的声音。
接着“时作微吟清入骨,又成幽咽怨多情”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深刻感受和情感的投射。诗人的吟咏不仅清澈而且能够穿透至内心,同时也蕴含着深深的情思与哀怨。
“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两句,更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探究和欣赏。这里的“古涧”、“飞泉”、“寒泓”、“绕石行”都营造了一种幽深而又生机勃勃的山谷景象。
最后,“欲解尘缨聊一濯, 无尘可濯濯谁缨”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烦恼的超然和一种无奈。这里“尘缨”指的是世间的羁绊和烦忧,而“无尘可濯”则意味着无法找到真正能够洗涤这些烦忧的方法,“濯谁缨”更是对这种处境的一种无力感和自我反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声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净化的一种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和内心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