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家住积金阳,海树层层出上方。
山倚洞天多翠削,窗窥禅月更清凉。
市喧不到松间枕,瀑水遥添竹外觞。
何事缁尘淹陆羽,梦回泉石几徜徉。
怜君家住积金阳,海树层层出上方。
山倚洞天多翠削,窗窥禅月更清凉。
市喧不到松间枕,瀑水遥添竹外觞。
何事缁尘淹陆羽,梦回泉石几徜徉。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石冷为潘新宁赋》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居画卷。首句“怜君家住积金阳”表达了对友人居住环境的羡慕,积金阳可能暗示着阳光充足的山间之地。接下来的“海树层层出上方”,通过海树的形象,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和层次感。
“山倚洞天多翠削”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陡峭和翠绿,而“窗窥禅月更清凉”则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禅意,月光透过窗户带来清冷的禅意氛围。诗人接着写到“市喧不到松间枕”,强调了远离尘世喧嚣的隐逸生活,松林中的枕席显得格外宁静。
“瀑水遥添竹外觞”以远处瀑布声和竹林中的酒杯相映成趣,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和闲适。最后,“何事缁尘淹陆羽,梦回泉石几徜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逃离世俗纷扰,常在泉石间逍遥自在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的隐居生活,赞美了其超脱尘世的清雅心境,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深敬佩。
身作涪江未归客,更送行人出南陌。
行人磊落高皇孙,桃李賨城看朱白。
高才触事无不尔,百里莫嫌民社窄。
鲁恭卓茂意何者,岂有居官名赫赫。
不须打鸭惊鸳鸯,抵几疾书呼五百。
阿奴公退在眼底,可以弹琴把书册。
此时尚及诗筒来,谈笑千山万山隔。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齧堤,一决不及禦。
贫民无灯火,下床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