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杏壳观音菩萨赞》
《杏壳观音菩萨赞》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四言诗

对现色身,色身三昧。如无边春,透尘透海。

使诸众生,道与神会。知寂灭法,不以身碍。

随欲观者,非小非大。此银杏壳,纤秾向背。

百福庄严,千花自在。稽首大慈,如大地载。

如皎空月,无所覆盖。舍精进幢,如坚刚铠。

太虚殒消,我愿不退。

(0)
鉴赏

这首诗《杏壳观音菩萨赞》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比喻,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观音菩萨的特质与自然界的元素相融合,展现出其超凡脱俗、普渡众生的形象。

“对现色身,色身三昧”,开篇即点明观音菩萨的法身显现,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了心灵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如无边春,透尘透海”,以春天的生机勃勃来比喻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能够穿透世俗的迷雾,触及心灵深处。“使诸众生,道与神会”,观音菩萨引领众生通往真理的道路,与神灵相会,共同追求精神的觉醒与解脱。

“知寂灭法,不以身碍”,强调观音菩萨理解并实践了寂灭之法,不被身体的限制所束缚,体现了其超脱的精神境界。“随欲观者,非小非大”,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不受大小之别,能够随缘应物,普渡一切众生。

“此银杏壳,纤秾向背”,以银杏壳为喻,展现观音菩萨的庄严与自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充满着美的韵味。“百福庄严,千花自在”,进一步描绘观音菩萨周围环境的祥和与美好,象征着其带来的福祉与和平。

“稽首大慈,如大地载”,表达了对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崇敬之情,如同大地承载万物一般,观音菩萨包容并救度一切众生。“如皎空月,无所覆盖”,以明月比喻观音菩萨的光明与纯净,其光芒照耀四方,没有丝毫遮蔽。

“舍精进幢,如坚刚铠”,赞扬观音菩萨以精进之心作为护盾,如同坚固的铠甲,保护众生免受苦难。“太虚殒消,我愿不退”,最后两句表达了观音菩萨愿力的坚定与永恒,即使在宇宙的浩瀚中,其慈悲与智慧也不会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普渡众生的伟大精神,以及诗人对观音菩萨深深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挽乐全宋丈二首·其一

吾道初彫丧,斯文竟老成。

一经贻子训,万石擅家声。

棠棣春阴重,芝兰晚节荣。

馀芳知未泯,奕世有簪缨。

(0)

迓杨守宿九峰

木落闽山暮,云深野寺秋。

寒花空照眼,浊酒不禁愁。

宦拙羞奔走,时危且滞留。

迥廊供徙倚,万虑寄冥搜。

(0)

大水二首·其二

洚水应垂儆,高穹岂不仁。

发陈遵故事,执咎定何人。

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

伤心问耆旧,谁与吊斯民。

(0)

偶成

野鸟春布谷,阶虫秋络丝。

呶呶空过耳,终不救寒饥。

(0)

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其五

早晚芝函下九天,不容瓜戍更期年。

苍生属望为霖久,肯使炎方雨露偏。

(0)

仙霞道中

村村翁妪贺年华,不道行人亦念家。

可是浮名能挽我,杖藜元日度仙霞。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