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
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
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阮籍乘坐驴车前往东平的场景。在十日之间,竹子被剖开,而一阵风过后天气变得清新。偶尔来到这里拂去衣上的尘土,却难以揣测主人之心。诗中的"夫子"指的是阮籍,他在宿松处理事务,浮动的云朵似乎知道古老的城池。地面被扫净,物品杂乱无章,秋天到来时百草争相生长。飞鸟返回旧日的巢穴,而迁徙的人们回到田间耕作。这首诗表达了对阮籍和陶渊明这两位贤人不减价的赞美之情。末尾,诗人自信千年之后,他所赠送的诗句依然能够掩埋二贤的名声。
李白在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现了对古贤者的崇敬之情以及个人才华的自信。语言流畅,意境清新,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不见倏七年,相见只三月。
不知三月后,又作几时别。
别离苦多会苦少,风雨萧萧竹窗晓。
自笑閒官日日忙,夜短情长谈未了。
我生迂僻寡朋俦,坡云海内一子由。
只今子由又欲去,何以慰我平生愁。
子今去矣我何有,为买湖滨田十亩。
下栽禾黍上木奴,菱芡荷花绕前后。
读书稍暇来朝班,我却归卧湖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