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秉之还吴》
《送秉之还吴》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不见倏七年,相见只三月。

不知三月后,又作几时别。

别离苦多会苦少,风雨萧萧竹窗晓。

自笑閒官日日忙,夜短情长谈未了。

我生迂僻寡朋俦,坡云海内一子由。

只今子由又欲去,何以慰我平生愁。

子今去矣我何有,为买湖滨田十亩。

下栽禾黍上木奴,菱芡荷花绕前后。

读书稍暇来朝班,我却归卧湖山间。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送秉之还吴》。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首句“不见倏七年,相见只三月。”描绘了长时间的分离与短暂的相聚,突出了别离的痛苦。接着,“不知三月后,又作几时别。”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再次分别的担忧。

“别离苦多会苦少,风雨萧萧竹窗晓。”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风雨声中,竹窗前的清晨更添了几分孤独与哀愁。诗人自嘲自己身为闲官,日常忙碌,夜晚短暂的时间却能与朋友畅谈至深夜,体现了友情的珍贵。

“我生迂僻寡朋俦,坡云海内一子由。”这里引用了苏轼的话,表达了自己性格孤僻,朋友稀少,而苏轼(子由)则是他难得的知己。接下来,“只今子由又欲去,何以慰我平生愁。”则直接表达了对好友即将离去的忧愁,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子今去矣我何有,为买湖滨田十亩。下栽禾黍上木奴,菱芡荷花绕前后。”诗人设想了友人离去后的场景,决定在湖边购买田地,种植庄稼和果树,周围环绕着菱角、芡实和荷花,以此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书稍暇来朝班,我却归卧湖山间。”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在空闲之时前来相聚,而他自己则选择在山水之间安逸地度过余生,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次韵择之铅山道中二首·其二

行尽江湘万叠山,家山犹在有无间。

明朝渐喜登闽岭,涧水分流响佩环。

(0)

列岫望西山最正殆无毫发遗恨滕王秋屏皆不及也因作此诗二首·其二

东西水平分,南北山中判。

妙处毫发间,商略无遗算。

(0)

至上封用择之韵

畴昔朱陵洞,如今白帝城。

天高云共色,夜永月同明。

万象争回巧,千峰尽乞盟。

登临须我辈,更约羡门生。

(0)

马上口占次敬夫韵

几日城中歌酒昏,今朝匹马向烟村。

迎人况有南山色,胜处何妨倒一尊。

(0)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九山人方丈

方丈翛然屋数椽,槛前流水自清涟。

蒲团竹几通宵坐,扫地焚香白昼眠。

地窄不容挥麈客,室空那有散花天。

个中有句无人荐,不是诸方五味禅。

(0)

题祝生画呈裴丈二首·其二

斗酒淋漓后,颠狂不作难。

千峰俄纸上,万景忽豪端。

石瘦冈峦古,林深烟雨寒。

苍茫无限意,俗眼若为看。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