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离家时,月生正如钩。
行行载见月,已在天南头。
我身岂当然,吏议不可酬。
下手亦何愧,摇尾终无求。
默默就孤征,悽悽怀百忧。
吴山望不尽,已泛楚江流。
木落知岁寒,客子多悲愁。
一恸一斗血,安能望松楸。
昔我离家时,月生正如钩。
行行载见月,已在天南头。
我身岂当然,吏议不可酬。
下手亦何愧,摇尾终无求。
默默就孤征,悽悽怀百忧。
吴山望不尽,已泛楚江流。
木落知岁寒,客子多悲愁。
一恸一斗血,安能望松楸。
这首诗名为《道中》,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全诗以第一人称叙述,描绘了诗人离家远行途中的心境与所见所感。
首句“昔我离家时,月生正如钩”,以明月起兴,暗示离别时分的宁静与哀愁。接着“行行载见月,已在天南头”两句,通过行进中不断见到月亮的位置变化,隐喻着旅程的漫长与孤独。诗人自省“我身岂当然,吏议不可酬”,表达了对官场议政的无奈与不满,同时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下手亦何愧,摇尾终无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的决心。
“默默就孤征,悽悽怀百忧”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独自远行的寂寞与内心的百般忧虑。接下来“吴山望不尽,已泛楚江流”描绘了诗人穿越山水,渡过江河的景象,寓含着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与不安。最后“木落知岁寒,客子多悲愁”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比喻人生的沧桑与世事的无常,“一恸一斗血,安能望松楸”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苦痛与离别之悲的深沉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旅途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我病卧渭北,君老谪巴东。
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
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
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
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
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衮服相天下,傥来非我通。
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
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
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
萧洒伊嵩下,优游黄绮间。
未曾一日闷,已得六年闲。
鱼鸟为徒侣,烟霞是往还。
伴僧禅闭目,迎客笑开颜。
兴发宵游寺,慵时昼掩关。
夜来风月好,悔不宿香山。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