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和宋侯三首·其二》
《又和宋侯三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0)
翻译
铃斋的教令使得百姓和睦相处,今晚的月色比平常明亮十倍。
家家户户都插着柳枝,雨后田舍的美景适合鞭打禾苗催熟。
宴席上的客人喝得微醺,摇摇晃晃地跳舞,路上的花儿开放,人们缓缓吟唱着歌谣。
我这个老头子还能享受这种乐趣,夜晚归来时已能听到木鱼声从远处传来。
注释
铃斋:指有铃铛装饰的书斋或官署,表示教化之地。
教令:教育或命令,这里指政策或管理措施。
和:和睦,和谐。
节物:时节的景物,如节日或农事活动。
俱:都,全部。
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以示怀念先人。
霁华:雨后初晴的光彩。
鞭禾:用鞭子驱赶或催促禾苗生长。
僛僛:形容醉态摇摆的样子。
陌上:田野小路。
老子:诗人自谦之词,意为老者。
牵率:随意,随性。
木鱼:僧侣敲击的木制法器,此处可能象征夜晚的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农村生活画面。

"铃斋教令得民和"表明当地政府的教化政策得到了民众的响应,社会气氛和谐。紧接着"月色今宵十倍多"则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使整首诗笼罩着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展现了农村的节日景象,人们在节庆时插柳,春雨后田野里可以耕种,这些都是农业社会中常见的情景,透露出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希望。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则转向了人间的情趣。客人们在室内饮酒作乐,外面则是花开满径,悠扬的歌声与醉意中的舞蹈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最后"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即便是年迈之人,也还能享受简单的快乐,而夜晚归家的路上,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木鱼声,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细节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平凡而又充实生活的深切向往。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丙寅刑部中二首·其二

幽囚四十日,坐稳穴藜床。

缧绁元非罪,艰难巳备尝。

全家音顿阻,孤枕梦难忘。

会有相逢日,牵衣话更长。

(0)

晓起戏集东坡句二首·其二

清风终日自开帘,吏散空庭雀噪檐。

午醉醒来无一事,地偏心远似陶潜。

(0)

西京道中

来时绿水稻如针,归日青梢没鹤深。

莫忘共山买田约,藕花相间柳阴阴。

(0)

兵府得告将还镇阳府推官王仲侯以书促予命驾先寄此诗

老骥心疲十二闲,天教洗眼小江山。

名园无处不宜酒,胜日有朋方解颜。

老木溪光留月驻,禅房竹径约花关。

先凭乐府求风骨,或有佳人字玉环。

(0)

盛星使宣怀招同曾观察广照小饮甲午十一月·其二

开府宾阶长绿钱,惟馀湜籍鬓毛鲜。

今看沧海横流日,不是黄龙痛饮年。

北海衣冠大和会,西堂杯斝小游仙。

衡阳观察真宾雁,北去南来也自怜。

(0)

莲塘

秀岭深深葬玉娥,清明寒食一来过。

新栽松柏翠痕短,乱落棠梨春艳多。

粉帕有情留药印,锦书何地托微波。

纸钱飞尽下山去,袅袅灵风吹碧萝。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