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翁妪贺年华,不道行人亦念家。
可是浮名能挽我,杖藜元日度仙霞。
村村翁妪贺年华,不道行人亦念家。
可是浮名能挽我,杖藜元日度仙霞。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老少在新年之际欢庆的场景,他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对新年的到来充满期待。然而,诗人黄公度通过"不道行人亦念家"一句,暗示了即使在外奔波的人们,心中也同样挂念着家乡和亲人。他进一步思考,即使是虚名浮利,是否真能挽留自己,让他在这条通往仙霞(可能指道教仙境或美景)的路上停下脚步。诗人以"杖藜元日度仙霞"作结,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更倾向于享受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归乡之情。整首诗寓含了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高堂秉烛见翠微,岩崖突兀当两扉。
庭前系马雾露集,老木倒挂藤萝衣。
问谁妙手能至此,笔墨简古世所稀。
天官主人为我言,翰林供奉精天机。
忆我寻山客南粤,地暖四时皆芳菲。
眼中得此了不易,便觉宇宙扬清晖。
旅人独行歌采薇,沧洲茅屋何年归?
安得峰头置双鹤,相逐蓬莱顶上飞。
冉冉秋序高,劳劳客程促。
如何霜霰交,不见原野肃。
颠崖绚夕红,古涧漾寒绿。
非惟藤蔓敷,亦复芳气馥。
物生固有常,气候殊过续。
以兹羸疾身,动往居瘴毒。
念彼闽村人,田稀口如粟。
耕种上青云,妻孥力凉燠。
吁嗟公私弊,群需待其熟。
安得廉耻吏,俾之食常足。
上以承恩光,下以厚风俗。
丹心映皓首,我何自拘束?
扫地谢尘鞅,坐诵圣贤书。
妙年陟府署,服食犹休居。
闻子进修地,花药罗斋庐。
惟静故能定,有容当在虚。
而虚乃非空,养之贵安舒。
苟能充至理,德业将有余。
子本西蜀珍,西南散簪裾。
问知其方俗,有若邻华胥。
教化本自然,匪学故有初。
况彼声教敷,封疆常晏如。
清秋武昌郊,氛雾夕开除。
谁能不重别,执手以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