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坛山》
《天坛山》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古风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

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

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

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蓿。

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

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

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

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

(0)
翻译
我登上天坛山,心旷神怡地独自吟唱。
满眼的山峰像子孙般排列,共有三十六座。
攀附着藤蔓攀登至最高峰,那里有座少室屋。
隐士已化作飞仙,庭院中生长着苜蓿。
古老的石碑被野火烧过,字迹剥落难以辨识。
幼鹿静卧在幽深的岩石间,孤独的鸟鸣回荡山谷。
我卸下马鞍稍作停留,这半天的闲暇已足够。
我长啸一声,准备离去,写下诗歌记录这份孤独与幽静。
注释
洒然:心境舒畅,无拘无束。
曾巅:最高峰。
少室屋:可能指山顶的小屋。
山人:隐居山林的人。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
剥落:脱落,磨损。
幽岩:隐蔽的岩石。
偷閒:偷得片刻悠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天坛山的景象与感受。"洒然清吟目"表达了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眼前展现的是一派大自然的壮丽图画。"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众多,如同家谱中的子孙一样繁盛,而"罗列三十六"则暗示了一种整齐有序之美。

诗人在山中发现"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似乎是一处隐逸的所在,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山人化飞仙"则是对这位居住在此的山人的形象描绘,仿佛他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仙境般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庭除生苜蓿"可能是在描写山中的一处庭院,那里的苜蓿自生自灭,与世无争。"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述,时间的流逝让曾经的文字符号变得模糊不清。

在山中,诗人还看到了"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的情景,这些生灵都在自然中安详地生活着,似乎与人类的喧嚣无关。最后,"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表达了诗人不愿离开这片美丽山川的心情,而"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则是对这次登山体验的一种总结和纪念。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句·其四

坐对潜山万髻鬟,一峰孤秀独搀天。

(0)

挽和靖先生·其一

凛凛河南已百年,维公高行继前贤。

早施绛帐崇师席,晚入金华侍讲筵。

斯道未传今逝矣,彼苍难问竟茫然。

回思昨日论交地,不见牙签列简编。

(0)

南唐郊坛

上帝神兵破石头,别离歌管六宫愁。

燔柴空有高坛在,乞与千年麋鹿游。

(0)

大江

烽烟岁岁满江干,将师诛求盍少宽。

未得三军如挟纩,凭谁数处护风寒。

(0)

答石秀才月下

今宵月色明千里,秋水与天无表里。

树木矫矫蛟龙蟠,屋瓦鳞鳞雪霜洗。

林下病人毛骨醒,目爱清光不知已。

秋风自作竽籁声,更送城笳夜深起。

客衾初寒睡未能,忽得子诗哦以喜。

子求我和何勤劬,我知枯疏少知己。

子真爱我常存心,安用芜辞烦笔纸。

(0)

发彭泽

卧闻橹声知雨来,起见江流与天合。

山回风吹雾不尽,帆健船冲浪相沓。

归云难乘望空断,落日乍掩凉可纳。

去家今夜一千里,谁见愁来坐方榻?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