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虽不蚤,话别且相亲。
除却栖禅客,谁非南陌人。
半生都返性,终老拟安贫。
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
论交虽不蚤,话别且相亲。
除却栖禅客,谁非南陌人。
半生都返性,终老拟安贫。
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名为《友人话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与朋友告别时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论交虽不蚤,话别且相亲"两句表明了即使交情不深,但在分别之际仍旧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密和真挚。这里的“蚤”指的是微小或浅薄的交情,而“话别”则是朋友间的情谊交流。
"除却栖禅客,谁非南陌人"这两句诗人的意境转向更为深远,除了那些专心修行的僧侣之外,其他人都像是行走在南陌的人,这里的“南陌”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或某个特定的地点。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观点,即世间万象皆如过客,而自己则是其中的一员。
"半生都返性,终老拟安贫"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态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生活选择的坚定信念。“返性”意味着回归本真自我,“安贫”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两句,更是诗人的理想境界。这里的“白云社”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精神空间,而“高眠自致身”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这种精神状态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并以此来安顿自己的一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朋友告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友情和精神自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本真的向往。
合倚金华步石渠,丹砂宁驻葛洪车。
有成用底三年政,必葺聊成一日居。
簿令优游闲制锦,签牌盘礴饱观书。
后来令尹须留意,莫道前人托宿庐。
经史何须万卷开,书多方朔反诙谐。
能言正恐迷难出,绝学方知进有阶。
角逐英雄都扫地,留传功业谩磨崖。
若无反照观心术,永堕诸尘万事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