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山势倚岧峣,半壁斜阳散采樵。
野烧轻阴遥度水,海门喧市乍归潮。
芦花古戍生残角,木叶西风过断桥。
回首不堪仙路远,马头尘梦又今宵。
长亭山势倚岧峣,半壁斜阳散采樵。
野烧轻阴遥度水,海门喧市乍归潮。
芦花古戍生残角,木叶西风过断桥。
回首不堪仙路远,马头尘梦又今宵。
这首明代诗人曹学佺的《枫亭》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小径的画面。首句“长亭山势倚岧峣”展现了枫亭所在之地山势峻峭,长亭依山而建,显得雄伟壮观。次句“半壁斜阳散采樵”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樵夫们结束劳作,沿着山腰的小路归家,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
第三句“野烧轻阴遥度水”通过“野烧”和“轻阴”,暗示了远处的山火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与流水相映成趣,增添了神秘感。第四句“海门喧市乍归潮”则将视线转向远方,海港城市的喧嚣随着潮水涌来,与山间的宁静形成对比。
第五、六句“芦花古戍生残角,木叶西风过断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萧瑟,古戍的号角声和西风中的落叶,以及那座横跨河流的断桥,都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最后一句“回首不堪仙路远,马头尘梦又今宵”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仙途遥不可及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梦境般的期待和今宵的孤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枫亭周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情感深沉,寓含哲理,展现出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棋子声乾案接尘,午窗诗梦暖于春。
清风不动阶前竹,谁道今朝有故人。
人间无欠秋风处,偏到霜痕月杪。
风雨船篷,日夜风波未了。
忽潮生海立,又天阔、江清欲晓。
孤迥幽深,激扬悲壮,浮沈浩渺。
行路古来难,貂裘敝、匹马关山人老。
锦字未成,寒到君边书到否。
倚门回首,儿女灯前娭笑。
早斟酌、万里封侯,镜迟霜照。
刘侯驱车东,幕府宾客稀。
凭几独萧然,真与万事违。
巢燕无世情,闲堂时一归。
东风忽怒号,辄来撼窗扉。
搅我静中趣,聒聒无停威。
尘沙亦侵人,犹喜势力微。
日暮风稍息,出户聊振衣。
行吟视庭木,枝空但花飞。
幽思感晚春,浩歌送斜晖。
翟公大书门,怨激恐已非。
俗物喜去眼,杜子吾庶几。
平溪涨雨欲过人,后土浮泥苦寄身。
但得薰风如舜世,未应大水似尧民。
渊鱼弄沫知生乐,林鸟啼饥与死滨。
急浪横流成浩荡,阴云狂态转纷纶。
杯觞自好消长日,草树犹疑泣晚春。
杖策北园寻傲吏,葛衣飘洒任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