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万菊轩》
《万菊轩》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一轩高为黄花设,富拟人间万石君。

佳本尽从方外得,异香多在月中闻。

引泉北涧分清露,开径南山破白云。

此意欲为知者道,陶翁犹自未离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ànxuān
sòng / shì

xuāngāowèihuánghuāshèrénjiānwànshíjūn

jiāběnjìncóngfāngwàixiāngduōzàiyuèzhōngwén

yǐnquánběijiànfēnqīngkāijìngnánshānbáiyún

wèizhīzhědàotáowēngyóuwèiqún

注释
一轩:轩舍。
高为:设立得高。
黄花:菊花。
设:设立。
富拟:比得上。
人间:人世间。
万石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
佳本:珍贵的品种。
尽从:都来自。
方外:世俗之外,指远方或隐秘之处。
得:获得。
异香:奇异的香气。
月中:月光下。
引泉:引来泉水。
北涧:北边的山涧。
分清露:分出清澈的露水。
开径:开辟道路。
南山:南面的山。
破白云:穿透白云。
此意:这份心意。
欲为:想要。
知者:理解的人。
道:分享。
陶翁:陶渊明。
犹自:仍然。
未离群:没有完全脱离人群。
翻译
这轩舍高高设立,只为黄花而设,其豪奢程度可比人间万石之富翁。
珍稀的好品种都来自世外之地,奇异的香气常常在月光下飘散。
引来山泉,涧水清澈如露,开辟山路,直通南山,白云为之破开。
我想要分享这份心意,但像陶渊明那样超脱尘世的人还未完全脱离人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万菊轩》。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诗句。

"一轩高为黄花设,富拟人间万石君。"

这里描绘的是作者在一个高耸的地方,为黄色的花朵布置了一番,或许是为了纪念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万石君。这两行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人物的崇敬之情。

"佳本尽从方外得,异香多在月中闻。"

诗人提到好的书籍和知识都来自远方,而那独特的花香常在夜晚月光下弥漫。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对知识和美好事物追求的心境,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雅致。

"引泉北涧分清露,开径南山破白云。"

这里描绘的是作者如何引导泉水流向北面的溪谷,让清澈的水珠四散,又如何在南山开辟出一条小道,穿透那厚重的白云。这两句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以及他对自然力量的驾驭。

"此意欲为知者道,陶翁犹自未离群。"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要将这份心情诉说给能够理解的人,而自己仍然沉浸在这种诗意盎然的环境中,与周围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这也隐含着对生活和人世间的某种超脱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花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西湖纪咏和阳羡谢山人韵三首·其一

翡翠如屏叠嶂围,碧纱笼罩晚烟霏。

红裾玉面偏遥见,几处菱歌信棹归。

(0)

忆弟

两弟逍遥蓼水居,松枝煮饭摘园蔬。

桥横白板春流活,花发红阑午睡馀。

祇为省亲浮远棹,不因干禄读藏书。

安贫未愧先高士,待罥藤萝共结庐。

(0)

春居杂诗二首·其二

居近东门亦种瓜,亭台遥借五侯家。

萱堂爱绕宜男草,桃树开成结子花。

乡梦几年迟蛱蝶,江风随处听琵琶。

频归趁及寻巢燕,遮莫人看羽翼加。

(0)

和刘安世园居六首·其二

曲折经营遍,吴船频到门。

梅从武丘市,石载洞庭村。

叠壑山蟠足,临流花欲言。

相知词赋客,一度记过存。

(0)

过张受先茅居留赠四首·其二

五柳半人宅,一经堪子传。

苍生想安石,神令著临川。

鹤饿依贫骨,琴心弹古弦。

道成同辟谷,因可谢文钱。

(0)

青楼曲

宝镜眉新龙鼻古,妆成嘿嘿凭筝语。

新晴隔水绿窗开,璃瓶澡露荼薇雨。

西城粉堞花离离,一双蜻蜒衔尾飞。

经年忽忆金钗客,楼上吹香晒舞衣。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