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近东门亦种瓜,亭台遥借五侯家。
萱堂爱绕宜男草,桃树开成结子花。
乡梦几年迟蛱蝶,江风随处听琵琶。
频归趁及寻巢燕,遮莫人看羽翼加。
居近东门亦种瓜,亭台遥借五侯家。
萱堂爱绕宜男草,桃树开成结子花。
乡梦几年迟蛱蝶,江风随处听琵琶。
频归趁及寻巢燕,遮莫人看羽翼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东门附近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宁静。首句“居近东门亦种瓜”,点明了居住环境,朴素而自然,暗示着一种贴近土地、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接着,“亭台遥借五侯家”一句,运用了借景的手法,通过远处的亭台楼阁,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意境。
“萱堂爱绕宜男草,桃树开成结子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萱草和桃树的生长,不仅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萱草常被用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戴,而桃树结子,则预示着丰收与希望。
“乡梦几年迟蛱蝶,江风随处听琵琶”两句,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乡梦与蛱蝶的迟缓,以及江风中传来的琵琶声,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也展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欣赏与追求。
最后,“频归趁及寻巢燕,遮莫人看羽翼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燕子的归来,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活的循环,而“遮莫人看羽翼加”则体现了诗人对个性独立与自我保护的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都城柳丝绿,曾跨锦骢游。
玉堂紫薇花发,不听故人留。
却忆江东云树,薄采浙西芹藻,毡冷亦风流。
移榻谢山下,菡萏碧波浮。煮茶垆,题诗笔,庋书楼。
潇潇官舍,如此疏鬓不胜秋。
教雨润流名郡,爱日晴烘归路,未许久林邱。
回首五云里,鸣玉凤池头。
静明复,毓秀乎儒族。
兹乃膜拜缁其服,终日翻经坐空谷。
君不见龙飞凤舞下天目,烟草凄凉渺平陆。
江南玉树寂无舞,喜见昙花艳西竺。
月影相随湖上宿,晓玩云楼众山绿。
苑鹿昼驯岩虎伏,饭饱青精荫脩竹。
空外一声清呗响,宝床演法毫光烛。
莲香飞出齿牙间,天雨曼陀散珠玉。
闻道天宫现人世,苍鹫回环梵王屋。
一朝教省檄书来,主领名山起幽独。
释子遥闻大欢喜,仰待云间锡飞速。
从今礼师如礼佛,丈室天龙来眷属。
但令宗说两通融,选佛场中一灯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