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古风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jīnlínghuātáiwàngjiāng
míng / gāo

jiāngláicóngwànshānzhōngshānshìjìnjiāngliúdōng

zhōngshānlóng西shànglàngchéngchángfēng

jiāngshānxiāngxióngxiāngràngxíngshèngzhēngkuātiānxiàzhuàng

qínhuángkōnghuángjīnjiācōngcōngzhìjīnwáng

怀huáisāiyóukāijiǔhānzǒushàngchéngnántái

zuòjuécāngmángwànyuǎnhuāngyānluòzhīzhōnglái

shítóuchéngxiàtāoshēngqiānqúnshuígǎn

huángluòjìngxiángtiěsuǒhéngjiāngwèiwèi

qiánsānguóhòuliùcháocǎoshēngguānquēxiāoxiāo

yīngxióngchéngshízhànxuèliúháncháo

shēngxìngféngshèngrénnánguóhuòluànchūpíngshìxiū

cóngjīnhǎiyǒngwèijiāyòngchángjiāngxiànnánběi

注释
“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即紫金山。
“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瘗(yì),埋藏。
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
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王,通“旺”。
郁塞:忧郁窒塞。
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自然而觉。
坐,自,自然。
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
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
这里指南朝。
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
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
务,致力,从事。
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事,从事。
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翻译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描绘了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势与江流相映成趣,尤其是钟山如龙般向西挺立,欲乘风破浪。诗人感慨江山壮丽,历史上的秦始皇虽在此埋藏黄金,但真正的王者之气却源于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诗中提到石头城下的涛声、三国和六朝的遗迹,以及英雄割据的战争,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登上雨花台,诗人酒意微醺,感受到万古苍茫之意,这股气息似乎来自遥远的荒烟落日。他反思历史,石头城下的长江曾阻隔南北,但如今在圣人治理下,四海一家,不再受江河限制。整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历史沉思相结合,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和对历史教训的深思。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宿田家

日落云四起,牛羊下高原。

今夜宿何处,孤烟生远村。

寥寥岩狖响,扰扰林鸦喧。

危坐欲终夕,此意将谁论。

(0)

积雨

京师值积雨,浮淖皆满城。

况当淘决时,左右罗深坑。

有客南河居,旦夕堤上行。

病仆挟羸马,十步八九倾。

职事有出入,长抱落胆惊。

都人素豪恣,小官常见轻。

排辟要稳道,敛避不敢争。

试欲效呵止,圜目根姓名。

往往被溅污,直落舌与睛。

归来事洗濯,袍裤纷纵横。

仰首问天公,春泽当早晴。

幸有好日月,何惜施光明。

(0)

夏日闲书墨君堂壁二首·其一

先人有敝庐,涪水之东边。

我罢汉中守,归此聊息焉。

是时五六月,赤日烘遥天。山川尽?燥,草木皆焦燃。

尘襟既暂解,胜境乃独专。

高林抱深麓,清荫密石绵。

层岩敞户外,浅濑流窗前。

邀客上素琴,留僧酌寒泉。

竹簟白石枕,稳处只屡迁。

忽时乘高风,远望立云烟。

野兴极浩荡,俗虑无一缘。

气爽神自乐,世故便可捐。

却忆为吏时,荷重常满肩。

几案堆簿书,区处忘食眠。

冠带坐大暑,颡汗常涓涓。

每惧落深责,取适敢自便。

安闲获在兹,恍若梦游仙。

行将佩守符,复尔趋洋川。

山中岂不恋,事有势外牵。

尚子愿未毕,安能赋归田。

(0)

青城山丈人观

群峰垂碧光,下拥岷仙家。

神皇被金巾,坐领五帝衙。

威灵摄真境,俗语不敢哗。

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华。

愿言凤罗盟,毕世驱尘邪。

循奉蕊珠戒,期之飞太霞。

(0)

华山·其一

岩头漠漠卫卿云,谷口纷纷张楷雾。

安得钩梯上石龟,欲看明星洗头处。

(0)

可笑口号·其一

可笑庭前小儿女,栽盆贮水种浮萍。

不知何处闻人说,一夜一根生七茎。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