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吹雨川光暝,远岸鸬鹚点秋影。
小楼人宿水声中,一枕溪云孤梦冷。
我本沧洲旧散仙,蘋花零落五湖船。
如何对此不归去,七十二峰空暮烟。
林风吹雨川光暝,远岸鸬鹚点秋影。
小楼人宿水声中,一枕溪云孤梦冷。
我本沧洲旧散仙,蘋花零落五湖船。
如何对此不归去,七十二峰空暮烟。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林风吹雨川光暝”,以轻柔的林风和细雨渲染出一种朦胧的夜晚氛围,川光因雨而显得暗淡,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意境。接着,“远岸鸬鹚点秋影”一句,通过鸬鹚在远处岸边的影子,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秋意渐浓,影子与鸬鹚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季节的变换感。
“小楼人宿水声中,一枕溪云孤梦冷”两句,将视线转向一座小楼,楼中之人独宿于潺潺水声之中,梦境因孤独而变得寒冷,这一细节描绘出人物内心的孤寂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或自我反思。
“我本沧洲旧散仙,蘋花零落五湖船”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往生活的一种回顾,他自比为曾经游历江湖、逍遥自在的散仙,如今面对眼前的景象,不禁感慨自己是否应该回归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如何对此不归去,七十二峰空暮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面对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色,他渴望融入其中,却似乎又有所顾忌,难以决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深处某种追求的表达,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以及在面对自然与内心追求之间的复杂情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人知丑妇丑,不知丑妇妍。
丑妇安乎丑,妇德或可全。
荆钗与布裙,常坐纺织边。
妍妇巧于人,玉貌长娟娟。
妩媚及依阿,万态随方圆。
丑者妍之实,妍者丑之端。
丑者妍之德,妍者丑之贼。
人皆恶其丑,我以丑为则。
人皆爱其妍,我以妍为惑。
丁宁丑妇人,莫效妍妇颦。
欲保丑妇德,莫学妍妇色。
人鉴不可欺,妍丑自明白。
千崖滴翠。正秋高时候。橙黄橘绿又重九。
有蓬壶仙子、赤鲤来游,风云会,施展经纶妙手。
去年称寿处,北斗天浆,今夜天浆挹南斗。
听笙箫云里奏,月满琼楼,瑶台上、拥出嫦娥观酒。
待脚踏层云倒天河,尽倾向霞觞,与君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