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赵氏淳化诗集》
《读赵氏淳化诗集》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少年曾诵习,误认古人诗。

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

高情如隐者,薄宦过明时。

地下寻才鬼,应逢陆与皮。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读赵氏淳化诗集》。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才子之风雅不再、个人功名前途未遂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惆怅。

"少年曾诵习,误认古人诗。"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年轻时对诗歌的热爱,以及由于才华横溢而可能将自家的作品误认为是古人的杰作。这既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也流露出一丝自嘲。

"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重视文学艺术和才华的感慨,以及对于个人名字和成就难以为世人所知的无奈。

"高情如隐者,薄宦过明时。" 这里“高情”指的是诗人的胸怀与抱负,而“隐者”则是形容那些不愿意或无法在世间显露头角的人物。而“薄宦”意味着仕途的清净无为,“明时”则可能暗示一个理想化的时代背景,或者是对现实中的明哲之治的一种向往。

"地下寻才鬼,应逢陆与皮。" 这两句则是在说诗人希望能够在地下找到那些被埋没的才子们,而“陆与皮”可能是指古代的贤才,比如陆游、皮日休等,他们虽已去世,但其才华仍然值得人们怀念和寻找。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不被重视、个人才华难以展现的深切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但未能充分发挥的人物的一种怀念之情。这首诗语言朴实,意蕴深长,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相结合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不见来词

乌鹊语千回,黄昏不见来。

漫教脂粉匣,闭了又重开。

(0)

嘉川驿楼晚望

楼压寒江上,开帘对翠微。

斜阳诸岭暮,古渡一僧归。

窗迥云冲起,汀遥鸟背飞。

谁言坐多倦,目极自忘机。

(0)

寄友人

西风又开菊,久客意如何。

旧国天涯远,清砧月夜多。

明时难际会,急景易蹉跎。

抱玉终须献,谁言恋薜萝。

(0)

感时

忆昔未出身,索寞无精神。

逢人话天命,自贱如埃尘。

君今才出身,飒爽鞍马春。

逢人话天命,自重如千钧。

信涉名利道,举动皆丧真。

君今自世情,何况天下人。

(0)

送狄兼谟下第归故山

慈恩塔上名,昨日败垂成。

赁舍应无直,居山岂钓声。

半年犹小隐,数日得闲行。

映竹窥猿剧,寻云探鹤情。

爱花高酒户,煮药污茶铛。

莫便多时住,烟霄路在城。

(0)

赠僧绍明

西方清净路,此路出何门。

见说师知处,从来佛不言。

今生多病恼,自晓至黄昏。

唯寐方无事,那堪梦亦喧。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