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
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
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
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
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
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开篇“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两句,通过更换座位和重新开放门扉迎接夜晚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接着,“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带来的清新感受。
第三句“老去一杯足”,则透露出诗人年龄增长后的淡泊名利,只需一杯酒便感到满足,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而“谁怜屡舞长”则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盛景无动于衷的心境,可能是在感叹自己年轻时的激情过剩与现在的平淡相去。
最后两句“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则是诗人对于世俗礼仪的不屑一顾,以及对头发斑白、老态龙钟的无奈感慨。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淡然,追求心灵平静的哲学思考。
精蓝创何朝,规制极殊胜。
阎浮罹劫火,无复庄严盛。
惟馀白足僧,短褐露两胫。
我于大雪中,独立偶乘兴。
难寻金布地,颇讶玉为径。
娑婆绝尘翳,似得天眼净。
冷冷梵呗音,细杂铙与磬。
欣然遂忘返,宿留逮昏暝。
乃知向上机,无台亦无镜。
徒劳费辞说,妙在悟自性。
世无毗耶翁,孰拯众生病。
愿言投空门,跏趺事禅定。
所翁所翁何多能,毫端幻出真龙形。
杈枒双角斲玄玉,烂熳两目摇金星。
我初见此昂藏势,未识腾冲霄汉意。
摩挲老眼再四观,渐觉蜿蜒有生气。
缅想挥毫欲画时,所翁应与龙相随。
不然何以极此妙,令人不敢临渊窥。
愿言珍默全神化,莫学金陵空叱咤。
吾农岁计在夏秋,此时望尔为霖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