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弟逍遥蓼水居,松枝煮饭摘园蔬。
桥横白板春流活,花发红阑午睡馀。
祇为省亲浮远棹,不因干禄读藏书。
安贫未愧先高士,待罥藤萝共结庐。
两弟逍遥蓼水居,松枝煮饭摘园蔬。
桥横白板春流活,花发红阑午睡馀。
祇为省亲浮远棹,不因干禄读藏书。
安贫未愧先高士,待罥藤萝共结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弟弟生活的向往与怀念。首联“两弟逍遥蓼水居,松枝煮饭摘园蔬”展现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弟弟们在蓼水边悠然自得,以松枝为炊具,采摘园中蔬菜自给自足,生活简单而自在。颔联“桥横白板春流活,花发红阑午睡馀”进一步描绘了弟弟们的居住环境,横跨活水的小桥,红栏杆旁鲜花盛开,午后的慵懒时光,充满了生机与宁静。
颈联“祇为省亲浮远棹,不因干禄读藏书”表达了诗人对弟弟选择的尊重和理解。弟弟们之所以远离家乡,或许是为了探望亲人,而非为了功名利禄而读书,这体现了他们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尾联“安贫未愧先高士,待罥藤萝共结庐”则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向往。弟弟们虽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并未因此感到羞愧,反而像古代的高士一样,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诗人期待未来能与弟弟们一起,在藤萝覆盖的山林中建造家园,共享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简单生活、亲情与自然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精神自由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閒居近十载,风土乐馀生。
儿曹驩节至,岁事多经营。
如何从远役,遥遥赴神京。
旅游已厌历,况欲竞浮荣。
自昔际遇难,幸兹世运亨。
草泽访耆彦,拔茅以汇征。
负暄安足献,食芹岂忘情。
冲抱徒区区,蹇拙竟奚成。
年来多水旱,苦耕稼、久无收。
且觅取纶竿,寻将钩线,走上渔舟。
满前山青水绿,似生绡画綵漾中流。
风起停槎古渡,月明鼓枻沧洲。桐江千古水悠悠。
何处觅羊裘。但钓得鱼来,沽将酒去,痛饮为谋。
醉来幕天席地,把蓑衣盖了卧船头。
要识其中乐趣,除非请问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