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不下潇湘浦。只转向、苍梧去。
渺渺苍梧多碧雾。两堤芳草,重重烟树。
莫问苍梧路。昔年曾与重华晤。咫尺苍梧隔前渡。
满耳猩猩还鬼语。空山流水,石堂天暮。
记得陈辞处。
飞花不下潇湘浦。只转向、苍梧去。
渺渺苍梧多碧雾。两堤芳草,重重烟树。
莫问苍梧路。昔年曾与重华晤。咫尺苍梧隔前渡。
满耳猩猩还鬼语。空山流水,石堂天暮。
记得陈辞处。
这首《青玉案·苍梧》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苍茫而神秘的南国景象。
开篇“飞花不下潇湘浦。只转向、苍梧去。”以“飞花”为引子,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流动,同时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苍梧,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接着,“渺渺苍梧多碧雾。两堤芳草,重重烟树。”进一步渲染了苍梧的环境,雾气缭绕,绿草如茵,烟树重重,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迷离的氛围。
“莫问苍梧路。昔年曾与重华晤。”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讲述一段过去的故事,与传说中的帝王重华有过交集,但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追寻,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咫尺苍梧隔前渡。满耳猩猩还鬼语。”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咫尺之间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耳边充斥着异域的声响,既有真实的动物叫声,也有仿佛来自幽冥世界的低语,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探索欲。
最后,“空山流水,石堂天暮。记得陈辞处。”将画面收束于一片静谧之中,流水潺潺,石堂高悬,天色已晚,但诗人的心中仍记得那片与苍梧相关的回忆之地,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怀念,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