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复何夕,兴怀有万端。
山中连夜雨,客岁一人看。
桂湿飘无迹,林昏影独寒。
浮生多舛错,应比月华难。
今夕复何夕,兴怀有万端。
山中连夜雨,客岁一人看。
桂湿飘无迹,林昏影独寒。
浮生多舛错,应比月华难。
这首诗名为《辛亥中秋》,由明代诗人沈守正所作。诗中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首句“今夕复何夕”,以疑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疑惑与感慨,引出下文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接着,“兴怀有万端”一句,点明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山中连夜雨,客岁一人看”描绘了一幅山间秋雨绵绵的画面,雨声与夜色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观雨,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直接描写,也是对自己孤独心境的投射。
“桂湿飘无迹,林昏影独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寒冷的感觉。湿漉漉的桂花随风飘散,却无迹可寻,仿佛是诗人情感的象征,无声无息地消逝在夜色之中。昏暗的树林中,只有孤单的身影映照在寒冷之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浮生多舛错,应比月华难”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感叹人生多变,如同难以捉摸的月亮之光,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在中秋这样一个团圆的节日里,诗人却感受到了孤独与寒冷,这种对比更凸显了诗人的独特情感世界。
上世重立功,后世重立言。
此间关运会,穷达何足论。
玄圭锡大禹,万古流安澜。
姬公洪制作,能令百代遵。
下此虽乘时,时移绩已沦。
况复但素餐,崇高以自尊。
韦布潜草泽,胸臆罗星辰。
俯仰阅今古,万载如朝昏。
淑身为世范,抱道忘贱贫。
当时莫能用,括囊葆其真。
时复发所蕴,出语惊天人。
幽隐莫能遁,众象穷精魂。
书成世莫识,自足雄千春。
流传如日月,赫赫光乾坤。
造物位奇士,岂与寻常伦。
轩冕膺旦夕,安足荣其身。
立言诚至重,吾辈宜邅迍。
埏埴随大造,结沫亦已危。
人命如朝露,人心若阳晖。
阳晖酷煎曝,朝露宁不晞。
蜉蝣延刻晌,蝼蚁营寸壤。
宁知不崇朝,方作百年想。
人生无智愚,同入梦中趋。
在梦无不有,梦去成空虚。
富贵乐难久,贫贱亦须臾。
万象不停睫,荣悴何足吁。
所以古至人,离幻保真如。
况我年半百,秋霜满鬓须。
此身非我有,身外何所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