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机焉蹈此,岂敢怨离群。
飞止将安遇,哀鸣亦不闻。
低头修翠羽,侧目望青云。
遐想冥鸿翼,高骞绝俗氛。
知机焉蹈此,岂敢怨离群。
飞止将安遇,哀鸣亦不闻。
低头修翠羽,侧目望青云。
遐想冥鸿翼,高骞绝俗氛。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笼中之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对自由的渴望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首句“知机焉蹈此”,点明了鸟儿对于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它明白自己被束缚在笼中,无法自由飞翔。然而,“岂敢怨离群”一句,却流露出鸟儿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它虽感到了孤独与束缚,但又不敢轻易表达出怨恨,可能是因为对同伴的依赖或是对现状的无奈。
接着,“飞止将安遇,哀鸣亦不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鸟儿在笼中的生活状态。它在寻找着可以飞翔的目的地,但即使发出哀鸣,也无人能听见,这既表现了鸟儿的孤独,也暗示了外界对其困境的无知或冷漠。
“低头修翠羽,侧目望青云”则展示了鸟儿在困境中仍保持着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它低头整理着自己的羽毛,这是对美的执着;侧目望向青云,则是内心深处对自由天空的向往与憧憬。
最后,“遐想冥鸿翼,高骞绝俗氛”两句,表达了鸟儿对更高远境界的想象与追求。冥鸿,即传说中的大雁,象征着自由与高远。鸟儿想象着自己拥有冥鸿的翅膀,能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远离尘世的纷扰与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只笼中鸟的视角,深刻地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冲突与和谐,以及生命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希望。
湖州老丈久已矣,近来墨竹誇二李。
纷纷后学争夺真,画竹岂能知竹意。
奎章学士丹丘生,力能与丈相抗衡。
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
人传学士手有竹,我知学士琅玕腹。
去年长歌下溪谷,见我忘形笑淇澳。
我为爱竹足不閒,十年走遍江南山。
今日披图见新画,乃知爱竹亦如我。
何当置我于其下,竹冠草衣相对坐,坐啸清风过长夏。
阴尽阳纯,命停性住,先须汞识铅知。
白坚黑固,土马木牛随。
卯酉常从子午,申庚聚、用坎迎离。
刀圭至,震龙兑虎,赤风斗乌龟。堪宜。
真水火,癸丁炉灶,丹结何疑。
漱琼浆玉液,神水华池。
滋润灵芽瑞雪,日鸡叫、月兔推移。
金翁喜,黄婆立便,养姹女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