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皇中岁好神仙,方士承恩玉几前。
特赐珠宫开甲第,频分宝膳供经筵。
马肝食后留精舍,牛腹书存刬墓田。
寂寞鼎湖松桧色,经过此地一潸然。
世皇中岁好神仙,方士承恩玉几前。
特赐珠宫开甲第,频分宝膳供经筵。
马肝食后留精舍,牛腹书存刬墓田。
寂寞鼎湖松桧色,经过此地一潸然。
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过陶真人故居》描绘了对古代仙人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陶真人的敬仰之情。首句“世皇中岁好神仙”暗示了当时皇帝对道教和仙道的崇尚,可能是指某位皇帝在中年时期特别喜好神仙之事。接下来的“方士承恩玉几前”描绘了方士(术士或炼丹家)因皇帝的宠爱而在御前受到恩遇。
“特赐珠宫开甲第”形象地表现了皇帝对陶真人的礼遇,将仙人的居所比喻为珍珠装饰的宫殿,并赐予其显赫的地位。“频分宝膳供经筵”则展现了皇帝对仙道修行的重视,频繁地提供珍贵的食物以供陶真人进行斋戒和研习经文。
“马肝食后留精舍,牛腹书存刬墓田”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陶真人生活的简朴与超凡,即使享用过马肝这样的珍馐,仍选择留在清净的精舍修炼,而他的智慧则被刻写在牛腹上的经书中,流传后世。
最后,“寂寞鼎湖松桧色,经过此地一潸然”表达了诗人对陶真人仙逝后的感慨,路过他曾经居住的地方,看到松桧依然翠绿,不禁心生凄凉,流露出对仙人踪迹的追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对道教文化和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旧之情。
锦官东郭大兰若,眼明见子长廊下。
春风二月白帝城,一笑相逢手重把。
羡子远引如孤鹄,顾我低摧真病马。
碧山红尘不同调,底事胸怀两倾写。
幽寻胜践我亦喜,梦魂已落潇湘野。
扁舟蹑子尚可期,幸有此身闲似社。
抖擞尘埃暂出郊,一藤先访羽人巢。
风翻翠浪催禾穗,秋放殷红著树梢。
万里家山怀五老,千年活计却三茅。
明朝便好乘风去,不学浮屠更打包。
臞老今朝,载酒渡江,送孟吉州。
遇舟之人士,来前问政,此公官去,莫也宜留。
老子曰嘻,我游宦海,几度遭他风打头。
君休问,但正因遇坎,行则乘流。江皋一叶惊秋。
雁过也、严明白鹭洲。
笑如今休顾,从前堕甑,无心相逐,等是虚舟。
啄黍鸡肥,新篘酒熟,且作山中万户侯。
林泉好,却输公一著,先我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