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打钱唐水急流,烟波何处看闲鸥。
空留旧国年年月,犹作明湖夜夜秋。
题字客寻红弃渡,扫眉人在碧山楼。
竹枝子夜遥相和,吹尽江南万古愁。
潮打钱唐水急流,烟波何处看闲鸥。
空留旧国年年月,犹作明湖夜夜秋。
题字客寻红弃渡,扫眉人在碧山楼。
竹枝子夜遥相和,吹尽江南万古愁。
这首诗描绘了湖畔的静谧与深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首句“潮打钱塘水急流,烟波何处看闲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动态与静态交织的意境,钱塘江潮水拍打着岸边,激起层层涟漪,而远处的烟波中,鸥鸟悠闲地飞翔,一动一静之间,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接着,“空留旧国年年月,犹作明湖夜夜秋”两句,诗人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巧妙融合,通过“年年月”与“夜夜秋”的对比,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自然四季变换的感慨。
“题字客寻红弃渡,扫眉人在碧山楼”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通过“题字客”与“扫眉人”的形象,分别象征着文人墨客与女性的风雅生活,他们在不同的地点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无论是题字还是扫眉,都充满了个人的情感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竹枝子夜遥相和,吹尽江南万古愁”以竹枝的轻摇与子夜的宁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仿佛所有的忧愁都在这悠扬的竹枝声中被吹散,传达出诗人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