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秋色满,回首即吴门。
马迹随风合,江流映酒浑。
雨馀高岸断,日隐夹城昏。
伏枕星河没,低萤入草根。
丹阳秋色满,回首即吴门。
马迹随风合,江流映酒浑。
雨馀高岸断,日隐夹城昏。
伏枕星河没,低萤入草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舟行途中所见的丹阳秋景,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细腻的情感。
首句“丹阳秋色满”点明地点与季节,丹阳的秋天景色充盈,为全诗奠定了凄美而宁静的基调。接着“回首即吴门”,诗人回望之处便是故乡吴门,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马迹随风合,江流映酒浑”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马蹄印随风消失,江水倒映着酒色,浑然一体,既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和谐统一,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沉醉。
“雨馀高岸断,日隐夹城昏”描绘了雨后高岸被切断的景象,以及夕阳西下,城市陷入昏暗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苍凉而幽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伏枕星河没,低萤入草根”则是对夜晚景象的描写。诗人伏卧在船中,仰望星空,星河似乎已沉没,只有低飞的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途中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