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政既不纲,群雄各虎视。
将军翼真龙,拔剑奋淮泗。
渡江十二叶,勋伐铭带砺。
奈何天步艰,遑惜祖功坠。
国覆族几湛,云谁恤忠义。
藤花袅墓门,䝔子出荒隧。
岂无樵采禁,本支顾憔悴。
贫者以贸薪,削柹满筐篑。
徒存石羊马,渐减梧槚樲。
揽涕扫幽阡,凄然发深喟。
元政既不纲,群雄各虎视。
将军翼真龙,拔剑奋淮泗。
渡江十二叶,勋伐铭带砺。
奈何天步艰,遑惜祖功坠。
国覆族几湛,云谁恤忠义。
藤花袅墓门,䝔子出荒隧。
岂无樵采禁,本支顾憔悴。
贫者以贸薪,削柹满筐篑。
徒存石羊马,渐减梧槚樲。
揽涕扫幽阡,凄然发深喟。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动荡时期,群雄割据,国家陷入混乱的情景。诗中赞扬了一位将军,他如同真龙之翼,率领军队在淮泗一带英勇作战,最终帮助渡过长江,建立了十二世的功勋,其功绩堪比山河,铭刻于带砺之间。
然而,好景不长,天命多舛,国家面临覆灭的危机,家族也几乎毁灭。在这危难之际,诗人感叹无人能体恤忠义之士。墓前藤花袅袅,荒隧中走出孝子,面对禁止樵采的禁令,他们只能以贫苦之身,为家族生计而采集柴薪,满筐筐皆是削去枝桠的木料。石羊与马雕像虽存,但随着时间流逝,梧桐、槚树等植被逐渐减少,墓地显得愈发荒凉。
诗人最后以悲愤的心情,清扫着幽静的墓道,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和哀叹。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反映了时代动荡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
楚船西上蜀东圻,茆滑芹香水半围。
养就鲲鯩观海运,哺成鸾鹄教天飞。
化行石照铜梁外,人指蓬山藏室归。
唤起少年时习梦,小窗寒日鬓毛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