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尽雾未起,坐觉吴江深。
此行枫已落,寒气横北林。
露下理短棹,冷月流我襟。
余发惊未华,何为皓盈簪。
皎然但对影,欲劝无孤斟。
洞庭青茫茫,遥岫如积阴。
棹歌激更喧,渔灯远难寻。
万橹伊轧中,不动沉冥心。
高眠望清汉,列宿澹以沉。
还山谢物役,曙色翔幽禽。
夜尽雾未起,坐觉吴江深。
此行枫已落,寒气横北林。
露下理短棹,冷月流我襟。
余发惊未华,何为皓盈簪。
皎然但对影,欲劝无孤斟。
洞庭青茫茫,遥岫如积阴。
棹歌激更喧,渔灯远难寻。
万橹伊轧中,不动沉冥心。
高眠望清汉,列宿澹以沉。
还山谢物役,曙色翔幽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吴江月下独自行船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夜尽雾未起,坐觉吴江深”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夜色还未完全消散,雾气尚未升起,诗人就已感受到江水的深邃。接着,“此行枫已落,寒气横北林”两句,通过枫叶的凋零和寒气的弥漫,进一步渲染了秋日清晨的凉意和寂静。
“露下理短棹,冷月流我襟”则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划船的动作和周围环境的清冷,露珠滴落在桨上,冷月的光辉洒在诗人的衣襟上,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自问“余发惊未华,何为皓盈簪”,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于世事的淡然心境。
“皎然但对影,欲劝无孤斟”两句,诗人面对自己的倒影,似乎想要与之对话,却又感到孤独,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的“洞庭青茫茫,遥岫如积阴”描绘了远方的景色,洞庭湖的广阔与山峦的阴郁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棹歌激更喧,渔灯远难寻”两句,通过歌声的激越和远处渔灯的难以辨认,展现了夜晚退去后的喧嚣与宁静之间的转换。最后,“万橹伊轧中,不动沉冥心”表现了船只在众多划动声中前进,但诗人的心却保持着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